于是,楚溪客痛快地点点头,请云娘子提前跟通济坊那边的人说一声,有意向的明日可留在家中等他过去。

云娘子连忙应下,打发云柱去传信了。

第二日,楚溪客特意选了上午的时间过去,这样不会影响午后美食街营业。

见惯了平康坊的灯红酒绿,再看通济坊的冷清萧条,恍惚间竟不敢相信这里也是长安。

天色已然大亮,坊道上的灯笼却没有金吾卫来收,一排排破破烂烂的灯笼随风摇摆,明明都是官府下发的,然而和平康坊那些精致讲究的花灯相比,这些就像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对于这种穷嗖嗖、没有任何油水可捞的“贫民窟”,官府向来不怎么上心,如同灯笼、花草等物,都是从那些富裕的坊市里淘汰下来的。

坊中没有多少富户,多是一个个大杂院,四四方方一个院子,住着少说有十几户,还有人直接在空地上搭窝棚的。

云娘子原本的家就在东南角的一个大杂院。

楚溪客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院子里杂乱摆放着各种农具、木架、晾衣绳,还有几只瘦不拉几的老母鸡来回跑,边跑边拉米田共,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他原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要表现得太惊讶,没想到,跨过门槛的那一瞬间还是愣住了。

这还是他印象中那个无处下脚的大杂院吗?

虽然依旧有些破败,但一切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为了防止尘土扬起来,院子里还洒了水!

最让楚溪客惊喜的还是各家各户门前的柳条筐,筐里铺着稻草和泥土,种着绿油油的菜,多是小葱、韭菜、萝卜、白菜这些常吃的,长势十分喜人。

不只楚溪客,就连云娘子都难掩惊讶:“昨日我才把信传回来,你们这就收拾好了?”

一个面容和善的妇人局促地笑笑,说:“这不是小郎君要来么,总不好太过失礼。”

他们不仅把院子收拾干净了,还因为云柱无意中说了句“小郎君夸过我家门外那两筐菜”,各家各户都种上了菜,为的就是给楚溪客留个好印象。

他们太需要这份活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