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看了看水缸里映出的自己的影子:能不断吸引到人才的自己,是不是四舍五入也算个人才了?

楚溪客看着董书生,吃吃地笑了起来。

董书生被他瞧得心里发毛,转身躲回屋里了。

旁边坐着几位老妪,似乎担心楚溪客怪罪,你一句我一句地替董书生解释起来。

原来,这董书生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从太学出来的,还是因为成绩优异被太学特招的那种平民学生。

众所周知,太学中以官员子弟为主,这些人不用参加科举就能派官,而平民子弟学成之后要么回到家乡担任地方小吏,要么就是去往各地的书院任教。

其中,出路最好的则是留在太学,成为助教。但是,太学的助教都要经历层层考核,考过了才能留任。

董书生接连考了三次,每次都是差那么一两名就中了。

原本他不想再考了,但是他的母亲为了他把家乡的田地和祖宅都卖了,千里迢迢来到长安,靠做绣活供他读书。

董书生不想辜负母亲的期待,然而屡考不中又实在没了信心。正赶上一位昔日的同窗帮忙,给他在洛阳的书院谋了一个直讲的名额。

董书生犹豫着是再考一回,还是去洛阳教书。

就在这时,他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太学换了新的祭酒,这位赵祭酒是当年名冠京城的姜家才子的老师,为人刚正不阿,在他主持的考试中,没人敢徇私舞弊。

因此,董书生信心倍增,决定再考一回。

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次应考的途中,一辆运送石板的马车将他撞倒,生生轧断了一条腿!

最后,董书生的命虽然保住了,却彻底断了前程——国朝律法,身有残疾者不能做官,包括任教。

正因为这个,董书生才会变得十分敏感,但凡有谁盯着他看,他就会以为对方是在看他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