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行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不是普通的民用帐篷,而是专门用来行军打仗的,布料十分厚实,还涂有防火层,形状也不是常见的四角,而是八角,每一个角都深深地楔进泥土里,即使刮沙尘暴都不会把帐篷掀翻。
帐篷里面也十分宽敞,沿着篷边可以放足足一圈草席,中间还有个大肚炉子。炉子一侧竖起一个长长的烟囱,一直通到帐篷顶。
每一个帐篷都不是随意搭设的,而是沿着城墙根,每隔三米搭一个,一直搭了上百个,然后再错落着,搭设第二圈。
这也是军中的规矩,据说既能防止火烧连营,又可以防风保暖。
每搭好一个帐篷,就有另一拨人进去,在里面擦擦扫扫,铺上草席和羊毛毡。可以看得出,这些草席和毡子并不是崭新的,但每一个都干干净净,可见保管得很好。
等到把帐篷里收拾干净了,也没有闲下来,紧接着又把帐篷周围的地面也打扫干净。
就这样,在官兵和百姓们齐心协力的忙碌下,不出半日,竟足足搭好了上千顶帐篷!
学子们傻眼了。
往年,他们也见过长安抗灾现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拖延推诿,焦头烂额。
并不是说长安没有能人,相反长安有才能、有德行的官员很多,但是长安的人事关系有很复杂,一层又一层套下来,无论银钱支出还是执行力都要打好几个折扣。
相比之下,平川简直是个奇葩。
武侯们把帐篷拉过来,大喊一声:“哪个负责点数?”
立即有一对百姓上前,扬了扬手里的本子。
为首的武侯连对方的名字都没问,直接把那些帐篷交给他,转身就去拉第二批物资了。
不光帐篷,就连银钱都是放心给。
这边少了一百张席子,管钱的小吏吆喝一声:“哪个有空,去三关口买车席子回来!”
立即有个利落的妇人上前:“我去吧,我跟席子铺的杨老三是表亲,他看着我的面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