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老朱之前就办成过类似的制度。

比如涉及到征税的粮长制度,以及之前朱标刚刚参与改革的社学制度。

这两个都是朝廷对最底层的政治生态架构,现在来看实行的都很不错。

当然这个不错也就只是在洪武朝而已,朱元璋设置这两个制度的初衷是让家庭贫困的百姓子弟能上得起学,为大明持续不断输入人才。

不让官吏插手基层百姓的税收问题,以尽可能减少贪官污吏对基层百姓的剥削。

但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洪武朝之后,粮长开始勾结官府剥削百姓,社学制度到明中后期也几乎名存实亡。

在朱标看来,老朱的这些政策虽然不见得有完善,但在封建社会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有创新的尝试了。

只可惜人都是有贪欲的,在没有相应的监督措施之下,无论是粮长还是社学先生一旦掌握了全力,第一个念头都是利用这些权利往自己口袋里搂钱,而不是为百姓谋福祉。

这是老朱之后历代大明帝国管理者的问题,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

世界上也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制度。

任何制度都有漏洞,关键是那些帝国的管理者能不能及时的查漏补缺。

薛立听着朱标向他描绘的关于太医院未来,心神不由一阵恍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说实话,之前他已经眼巴巴的看着太多的部门改制了。

科学院这个研究奇技淫巧的部院从无到有,一点一滴逐渐变成现在的庞然大物,就是在他的眼前发生的。

现如今科学院院长万户已经是从二品的朝廷大员,而且就在须弥幻界之中,紧挨着太子殿下的办公地点,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天子近臣。

万户曾经和他说过,当他看到蒸汽火车、路灯、高产水稻、飞艇,这些被科学院研究出来,逐渐被应用到大明帝国的方方面面,逐渐改变整个世界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