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页

首先就是道分阴阳。以前自己一直没有注意,虽然忽悠过圆觉,还有各个道家道长们。什么叫阴阳善恶?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宋朝有利,对汉人有利,可对其他国家百姓呢?说明了,自己是什么圣人,只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民族主义者。再比如,自己加速了科学的进程,可带来的后果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要说坏人一无是处,本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对立面,因为各种各样的国家人群存在,相互竞争,最后才会发展。不然就成了一滩死水。也许老子意识到正因为这种竞争,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矛盾,因此提倡无为而治。可关健没有了竞争就没有了发展。

这只是老子眼中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未必实现。就如儒家所说的君子,又有几个人称得真正的君子?

可这种竞争必须是一种良性竞争,至少不能成为大恶竞争。现在还好一点,如果原子弹面世,相互对轰,试试看。一点都不好。这必须要把握一种平衡。

从宏观世界来看,本来人类也如自己梦呓时所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份子。但微观同样改变着宏观,特别是人类这种生物,这又要人类把握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平衡。

看到石坚又陷入思考状态了。大臣们面面相觑,今天都是怎么回事啊?闹了天大的动静,石坚还是石坚,各人还是各人。

不过赵堇担心地说道:“相公,相公。”

这回石坚醒过神了,他问道:“殿下,什么事啊?”

“没有什么事。”赵堇才放下心。

但石坚随着说了一句话:“各位,且坐,让我想一些问题。”

这回想的还真多。宏观与微观的对立,永恒与刹那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然后是各种对立之间的平衡。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发展与破坏之间,想要生存,必然要发展,想要发展必然产生破坏,反过破坏最后掣肘发展,可不发展又不行。因此这中间要有一个平衡。

再比如,现在的君权。如果一下子放开,就是石坚有这本事,搞了什么民主制,最后石坚一死,甚至他还没有死,诸候森立,绝不会是好事。可一味地君主集中制,最后只会一个朝代兴起几百年后,再次土崩瓦解。这就是一个专权与民主的对立,如何在中间寻找一个平衡,只要找到这个平衡点,这个朝代才会长远。百姓才会减少苦难。

不要说革命,除非到忍无可忍时,那种革命才是好事。否则只有坏处,一次革命的结果,只不过是一个新兴的权贵代替旧的权贵产生,普通百姓得不到什么好处。至少现在是这样的。还有一个朝代产生之初,矛盾减少,也是因为大量百姓死亡,造成土地不再紧张的缘故。因此国家之始都比较好治理。

再比如武则天的革命,虽然他后世无数人讴歌。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些人鼓吹的产物。杀亲人,杀功臣,杀权贵就不用说了。这个暴主,动辄就是几百几千人的杀,其中间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更是大兴土木,工役百万,百姓愁叹,信仰佛教,使十家就有一人出家。史称其会用人,除了成就一个狄仁杰外,魏元忠晚年也变了节,其余姚寿、娄师德、苏味道等人只是一群拍马屁自保之徒。就连狄仁杰也差点死在她手上。那么一群嬖臣酷吏,更是数不胜数。品性更不用说了。那个乱。因此石坚对这个女人十分地反感。

石坚从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再拉到政治,然后想到诸子百家。道家讲清静无为,儒家讲礼份尊卑仁义,法家讲以法治国,墨家讲兼爱交利,名家讲从事论名,后面还纵横家、杂家、兵家、农家等等。只不是后来封建统治者,将道儒法吸收进去,挂着儒家的大牌子治国,而道教又将道家也阴阳家吸收进去,创立宗教。

这各家中似乎都是对立,又相互交融,比如墨家与儒家有许多共同点。兵家与法家又有许多共同点。这又是一个对立相融的平衡过程。

但一味地将它们区别开来,反而失去了真味。而后来人就这么做的。当时这些诸子著书立说,只是本意想百姓过一个好日子罢了。因此孔子才求道于老子,释迦牟尼才不排斥其他各种宗教。实际上自从张无梦为道教奔走,无形中就坠入下乘了。同样的还有后来的天主教,惩罚异教端,藐视政权。如果不是那时候中国人自己不争气,那有后来其人家欺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