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可将大殿下的大臣给急坏了,这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战役。大唐如今扬威天下,最关键的在于不败。自从李世民继位以后,大唐的对外战绩保持全胜,而且啃得都是难啃的骨头。
不论是东突厥,还是吐谷浑、吐蕃都是在地方上赫赫有名的家伙,而大唐收拾他们却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可谓是所向披靡。故而一个个国家都敬服大唐,畏惧大唐,面对大唐的花花世界,不敢产生半点的觊觎之心。
可大唐一但失败,那敬畏之心,忌惮之心将会减少,甚至会有大唐不过如此的念头,直接导致战事的发生。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怕,以唐朝的实力不惧怕任何敌人,只是他们不想白白的浪费财力物力,打一些没有必要的战役。就如与吐蕃的战役一般,若不是杜荷来了一个割地赔款,唐朝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何况大唐如今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中,战事一多,直接会造成经济的退步落后。合理的安排战事,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是大唐最重要的治国方针。所以大唐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想打谁就打谁。先凝聚力量,累积实力。在力量达到巅峰的时候出拳,将敌人打死,然后再凝聚力量,休整恢复,再次等到巅峰的时候出拳。
如此正是吸取了汉朝时候的教训。
汉朝是与唐朝一样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但就是因为连年战争,不断的出拳打击匈奴,导致了海内虚空,户口减半的局面。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唐朝的如此决策无疑是最高明的。
故而唐朝不能败,只有不败,才能够稳稳的握住发动战争的主动权,想打谁就打谁。
此刻不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都焦急在心。
尤其是杜如晦,内侍总管念得话不多,但却说道最关键的时候。
他说:“二月十日,先锋将忠武将军杜荷领本部兵马抵达赤亭谷,西突厥七万大军,闻讯来击……”
这句话既没有说明事情的结果,也没有表示胜负如何。却透露了两个讯息:第一、杜荷担任了先锋大将;第二、西突厥出动了十倍以上的兵力来对付杜荷。
听到了这两个消息,杜如晦如何在坐得住,又如何冷静的下来,双拳紧握,手心里冒着冷汗,眼中即怒且忧:杜荷为先锋大将,这其中显然更侯君集的假公济私有着莫大的关系。这初次被委以重任就遇上了十倍以上的敌人,这双方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一些。
长孙无忌且喜且忧,也看出了杜荷担任先锋大将的猫腻,想着杜荷战死就更好了,但长孙家与李唐王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不愿见大唐战败,所以心情很深矛盾。
唯一窃喜的人只有太子李承乾了,他目光短浅,对于大唐胜败却不在意,只要心腹大患杜荷战死,即便大唐败了,也无所谓。
就在满朝文武急不可耐之际,李世民终于有了反应。他皱起眉头,怔怔地想了一会儿,忽然高声念了出来:“驱马冲阵,以五人伤亡,歼敌七万……”语气充满疑问,显然对此大为置疑。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帝王,自然明白歼敌七万的困难,更何况是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