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数字,满朝文武都惊呼出声来。
叶宗演瞪圆了眼睛,作为大司农,对于粮食的产量,他如数家珍,深知唐朝的水稻一亩田地产量平均只有一石,而一石连三百五十斤不到一些。番薯的产量是直逼水稻的十倍,这是什么概念?
李世民大笑:“有这等好东西,爱卿怎不早说?”
杜荷苦笑道:“昔年赵回带来的只不过少量的一些,全部用来育苗,也不过是几亩田地。产量什么都不确定,故而没有上报。如今番薯在江南沃土已经种植成功,本打算在旱地尝试种植成功以后,再行上报……如今看来,这定州可以成为尝试旱地耕种的第一站。陛下,臣有九成把握,番薯定能在定州获得成功。”
第三十二章 女儿控
在满朝文武,乃至皇帝面前,杜荷说了九成把握,这亦意味着他有十足的信心。
之所以说九成,这是官场的定律。
世上没有十成十的事情,万事万物,无法完全预料,说九成只是在给自己留有一点后退的余地,防止意外发生。比如说百年一遇的旱灾,或者蝗灾等等一些基本上不会发生,但却可能发生的意外。
李世民也知这条定律,扫视了满朝文武一眼道:“朕觉得杜爱卿为人处事,谨慎有序,这番薯虽不为大众知晓,但大有可为,诸位以为如何?”
魏征站出来道:“臣也觉得可行,杜左司郎中得到番薯之后,并没有冒然敬献,而是先做了实验依据。可见他对于此事有一定的把握,我们不知详情,不好多言,但臣认为杜左司郎中可信。”
魏征都站出来说话,尚书省的那些同僚自然也不例外。
李世民将目光望向大司农叶宗演。
叶宗演掌管农业一块,此事是否决定,他的意见最为重要。
叶宗演迫不及待得道:“既然杜左司郎中将番薯说的如此神奇,那还等什么?秧苗在哪,如何耕种,我们等得了,春耕的时节却等不了。”他竟比李世民、杜荷更要急上三分。
在这一刻杜荷也充分的体会到了一个人威信、名望的重要。
在年前,他曾提议在江南广泛的种植两季水稻,用来扩充大唐的仓廪,来缓解因连年战祸而导致的存粮不足的问题。结果一个接着一个的反对,让杜荷的计划,彻底告吹,最后不得不在苏州选择一块地方先行实验,取得成效之后,方才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