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页

杜荷亦不知如何开口了,他很期待这一次的伐高句丽一战。

但他能够理解李世民的处境,知道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作为一个皇帝,实在不能过份的厚此薄彼。

“是小婿孟浪了……”杜荷有些不甘心,还是认可了这一事实。不是他不想争取,而是实在没脸争取。李世民待他算是仁至义尽,给了他那么多证明自己的机会。自己又怎么能让他为难?

李世民见杜荷理解,也微微一笑,杜荷的努力,他是看在眼里的。随着东北的消息不断传来,李世民就在考虑,到底要不要派杜荷往辽东。对此他犹豫了好一阵子。

直到褚遂良是提起,李世民方才下了决心,连褚遂良这个文臣都觉得给杜荷太多机会,有失公允。更何况那些身怀抱负,资历更在杜荷之上的将军?

从大局长远考虑,李世民没有让杜荷参与此次征伐。

这人不可能没有私心,李世民也清楚明白的知道因为杜荷的出色。对于他,自己有着异于常人的照顾,此为有些担心杜荷会持宠而娇,在此事上不依不饶,如今看来却是自己多虑了,也放心下来,心喜自己确实没有看错人。

没能登上出征名单,多多少少让杜荷有些失落。不过既然理解了李世民的苦衷,他也不在强求了,将心比心,自己确实得到过大多的机会。吃了肉,总不能让别人不喝汤吧!

高句丽经过内乱消耗,实力大不如前,战役规模,是不可能超过薛延陀的,功绩自然也是一样。

杜荷来到军营,将不能出征的事情告诉了麾下诸将。

薛仁贵、罗通、席君买等将都有些遗憾,但一个个都能够理解。

这些年他们没少沾杜荷的光,罗通、房遗爱这两位最早跟随杜荷的将领,已经因功累积至了将军衔,在同龄将军中,处于翘楚地位,都知足了。即便是薛仁贵,也因为在北伐薛延陀时的出色表现,拜为右威卫中郎将,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此刻杜荷还不知道,这一次的未出战,给他的人生却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巨大变化。

……

逻些。

逻些是吐蕃都城,松赞干布在一统吐蕃之后,逐步建造寺庙、屋宇,修筑道路、水渠,奠定了城市基础。因为从唐朝偷师,渐渐也转型为封建社会,经济,军事实力都有着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