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俞国振一声声命令下去,众人都严肃起来,小莲的羞意也散了,等众人都领命出去之后。她上来用毛巾抹去俞国持身上的汗水。
“新襄什么都好,就是这一点不好,天气总是这般热,眼见都中秋了。仍是如此,动辄一身的汗。”小莲抱怨道:“小官人,这是因为钦州在北回归线之南,太阳总是直射,对么?”
“小莲最近学问有长进啊,以前你可是不大喜欢地理。”俞国振笑道。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咱们这边开了私学,如是姐姐没来,那不只能让我先顶着?”小莲叹了口气:“小官人,何时将如是姐姐也接过来啊。我有些想她们了。”
俞国振对于教育之事,向来抓得极紧。此前因为人力不足,家卫少年都需要干活。就连操演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他暂时无暇顾及教育问题。但如今人手稍足,他便开始筹划建立新襄私学。
他一直认为,一座没有小学的村庄,是没有生机的村庄,一座没有中学的镇子,是缺乏活力的镇子,而一座没有大学的城市,则是没有灵魂的城市。
但是,学校的建立他不准备用临时木板房,新襄寨里第一座砖石混凝土结构房屋,将是学校。
自从得到水泥之后,雷王成便开始带着两个儿子研究水泥的用途,他如今已经提出,使用毛竹为筋,建造三层平房的计划,还为新学校画出了设计图,做出了被称为“烫样”的模型。
虽然他很有把握地把证,只要注意维护,这三层平房足可以使用数十年也不会损坏。但俞国振出于慎重,还是决定只造两层,第三层只造一半,充当隔热层。在批量生产出合乎要求的钢筋之前,俞国振不准备轻易尝试三层以上的楼房,更不会拿学校这个攸关未来的所在去冒这个险。
在私学建起之前,新襄寨里十几个十二岁以下的孩童,临时借用寨子正中的那座大木屋授课,他们的老师是小莲与蒋佑中。
“那些孩童们如何了?”俞国振问道。
“如今已经不想襄安了,在这边也一样过得快活。”小莲轻声笑道:“反正吃得好睡得香,一个个壮得紧,每日只上半日课,他们早晨起来和晚边上,还会跟着家卫操演。”
“那就好,等新学校建成了,我便可以给他们再开学,不仅是他们,家卫也要重新开学。”俞国振道:“除了打仗,他们总得多学点东西,就算是今后不打仗了,也有一技可傍身。”
“小官人思虑得周道。”小莲道。
“八月十五那天,你带着他们去钦州府,算是采风。”俞国振又道。
听到这,小莲身体僵了一下,然后低声道:“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