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页

朱允炆高兴得难以自制,捷报传于朝堂的第二日,早朝之上,有些忘形的朱允炆当即提出要嘉奖前方有功将士,特别是萧凡。

现在的萧凡身负平逆总兵官之职,统领数十万大军,天下兵马任由其调度差遣,这官儿算是当到了极点,升得不能再升了,可满腔兴奋的朱允炆总觉得还应该奖励萧凡一点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和谢意,官儿既然没法再升,送爵位总没问题吧?

于是,朱允炆在早朝上提出要增萧凡之爵,提议将萧凡的一等诚毅侯升为诚国公,享配太庙,并赐左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萧凡家中几位夫人,除了画眉和江都两位公主无法再升,陈莺儿和张红桥俱由三品诰命夫人升为一品诰命。

平逆一战还没结束,萧家的荣耀恩宠竟达到了巅峰。

满朝文武哗然之下,督察院左都御史暴昭当即站出朝班,表示强烈反对。

朱元璋立国后为防臣子擅权傲功,于《皇明祖训》中留下遗命,规定以后天子赐爵须谨慎,爵位至高者不得超过伯爵,大明开国时那么多当世名将功臣,为朱元璋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晋封国公者也仅只有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六人而已,就连数次救过朱元璋性命,为朱元璋鼎定天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传奇人物刘基刘伯温,开国后也只被封了一个诚意伯而已,大明封爵之吝,由此可见一斑。

按道理,萧凡这个诚毅侯本来就是破格晋封,皇家嫁了两位公主给他,封个侯爵虽然过分,看在皇家和两位公主的颜面上,满朝大臣心里虽然有点堵,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

现在萧凡只不过打了一场胜仗,收复了几个失地而已,天子居然把爵位当成不要钱的破烂似的,一股脑儿加了那么多在他头上,年纪不过二十来岁,竟被封为国公,这教满朝洪武旧臣情何以堪?

朝堂金殿沸腾,这下所有的站班大臣都不干了,异口同声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连以萧凡为首的奸党成员都酸溜溜的咂摸着嘴,站在原地没吱声儿。

天子年轻,这事儿干得太离谱,咱们满朝老臣可不能陪着他发疯,打一场胜仗就想升国公,做梦去吧!拼了命也要把这事儿搅和黄了。

不论清流,奸党,功勋之后,或是墙头草中立派,在萧凡受封国公这件事上态度出奇的一致,都表示了坚决反对,这个头开不得,不然以后咱们大明的国公,王爷还不跟大白菜似的烂了大街?以后谁还稀罕这破爵位呀?

几乎掀翻金殿屋顶的反对声给朱允炆当头浇了一桶凉水,朝廷王师胜利的喜悦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

朱允炆也生气了,人家萧侍读在前方打生打死,收复了十几座城池,战况也已转守为攻,叛军被逼得节节败退,这么大的功劳摆在面前,你们都是瞎子看不见?封个国公难道还不应该吗?

据理力争了一番,无奈朱允炆只有一张嘴皮子,怎么可能争得过金殿上一百多张嘴?最后气得朱允炆拍了桌子,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天子与大臣都做出了让步,封萧凡左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可以接受,但国公就免谈,想封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为国公,除非你朱允炆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双方妥协,早朝不欢而散。

朱允炆一肚子气没地方发,回了宫暗暗嗟叹,萧侍读在朝中的人缘……啧啧,他是不是把满朝文武大臣家的闺女都糟蹋了呀?为何这么多人跟他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