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天翻地覆的合州,官军和被招安的叛军都离开之后,顿时冷冷清清的了。城里人流比以往少了很多。尽管朝廷卖粮了,也有良田可以租佃耕种,官军甚至帮忙进行了翻地,还一文不花把种子播下去了,但是,两个月的饥荒,能吃的人最先饿死,而能吃的大部分都是壮劳力,熬过来的很多都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幼病残,这些人没办法种地,也就不能赊粮,又没有钱买粮,衙门放粥济民结束之后,他们便只好外出逃荒。这样又走了很多人,自然就冷清了许多。
这些田地虽然翻耕了,也把稻种播下去了,但是,如果没人中耕除草,稻种将会跟野草一并生长,最后被野草淹没,并夺走地里的营养而产量大减。没有灌溉,稻子便会被渴死。就算顺调雨顺到了秋收,多多少少有了收成,但没有劳力抢收,只怕最终也会烂在田里,连稻种都收不回来。
现在只能希望大将军所说的,让将士解甲归田的构想能够尽早成为现实。
这些天来药铺看病的病患很少,一天也难得有几个。这给左少阳大量的时间用来照料地里的农活。
晒了两天稻种之后,左少阳开始进选种。
晒种之前他已经用水浸泡种子进行初选,将浮在上面的瘪种子捞出,然后晒种。晒好种子之后,又再次用盐水进行精选,利用盐水比较大的漂浮力,漂去秕粒、病粒和轻谷。清水漂洗之后,用自己配置的药水浸泡种子进行消毒,这可以消除稻谷内部或者表面的病菌,能大幅减少秧苗期的病虫害。完了之后,又捞出来放在草薷中进行温水催芽,等微露芽尖之后,再晾干。然后就可以培育秧苗了。
这道现代种子预制措施,跟唐初的种子基本过程都是相同的,只多了晒种、精选和消毒三道工序。所以苗佩兰看着熟悉又陌生,听他解释之后,觉得很新奇。
接下来的育秧,就是苗佩兰压根没见过的了。
第310章 头大如斗
左少阳把后花园一块种花草的地的表层肥土挖到一边堆着,将场地平整了出来,再让苗佩兰从老宅荷塘里挖了几挑塘泥出来,在空地上围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然后从河滩上挑了细河沙回来铺在框架里,用喷壶往上面喷洒清水,再把先前翻到一边的肥土铺上去,平整好,然后再用喷壶喷水,一直到表层有积水不再渗下。再用细竹子做成大棚。
整好苗床之后就可以播种了,再用透光好而又不容易透气的薄丝绸盖在上面,目的是提高温度,促进发芽。等到秧苗长到一心二叶时,就可以抛秧了,秧苗会自己在水田里生根。
按照左少阳的要求进行育秧,把苗佩兰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已经说好了严格按左少阳的要求进行,所以尽管莫名其妙,还是一道道工序都完成了左少阳的要求。
左少阳的育秧让苗佩兰惊诧不已,而翻地更让她惊讶。
唐初种植水稻都是旱地直接播种,而左少阳是水田犁田。招安的叛军进行翻地之后,这二十亩按照左少阳的要求,没有进行播种,因为左少阳要重新进行深耕。当然,这都是在选种育苗的同时进行的。
本来左少阳已经设计了人力犁田的绞盘犁,但是大将军赠送了他家两头耕牛,也就不用绞盘犁了。
别的佃户的地都已经由军队帮忙进行了翻耕,而对深耕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是明朝才出现的,唐初对此认识还不足,所以兵士们的翻耕对一般佃户而言已经可以了,但是,对左少阳则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