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页

杨溥说道:“臣以为于谦所言极是?河北水利工程,费银近三千万两,国库为之一空。自当派人好好经营才是。”

朱祁镇说道:“河北水利费了大力气修整之后,总算是像一个样子,今后不敢说百姓,安居乐业,但是总算不用颠沛流离了。”

杨溥说道:“这是陛下仁心所致。”

这一句话,杨溥说的是真心的。

他这位陛下,或许这样那样的不安分,但是对百姓一片仁心堪比太祖皇帝。纯出自然。

就如河北治水之事,朱祁镇前前后后费了多少周折,颇有百折不挠之态。

杨溥也是佩服的。

朱祁镇说道:“先生谬赞了,只是朝廷治理河北一地,已经力竭了,但是天下连年天灾的地方,却不仅仅是河北,河南去年水旱免粮食六十万石,陕西大旱免粮三十万石,各地或旱或涝,百姓水深火热,皆朕之过也。朕在想,河北能修建水利,以均旱涝,那么各地为什么不行,之前各地虽有水利工程,但都不是地方官的主要责任,朕想是不是可以将直隶的经验,推广到各省?”

杨溥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在各省都建立都水司,负责水利修建与维护?”

朱祁镇说道:“正是如此。先生以为这个办法如何?”

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

朱祁镇的话让杨溥沉默起来了。

朱祁镇的想法很好,但是在杨溥看来,这是一个大文章。绝不是仅仅在地方建立起一个司级衙门那么简单。

杨溥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此事当缓行,一旦各省遍设都水司,权在府县之上,则最少增加官员吏员数千名。”

“加一官何易?去一官何难?而很多省份,水利不多,只需专门派人掌管,无须多设官员,陛下当爱惜民力。”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道:“杨溥此言,是有道理,却也没有道理?百姓养官耗费良多,多增一官,就多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倒也没有错。但是天下水旱连发,百姓流离失所,与之相比,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