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页

整个断事官体系几乎是武学学生充斥。

这正合朱祁镇的意思。

想想也是,武学学生的文采,与进士出身的大臣相比,那是根本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处理简单的军法,还是能做到,而且而今也不是打仗的时候,出现的案例都有一些共同性,没有多复杂的。

如此一来,断事官体系在京营之中建立起来了。

虽然各大将领对军法处置的结果,还有很多建议权,但是最终结构,还是以断事官的决断为主。

军中风气立即好了很多。

再加上京营之中远超卫所军的饷银,要知道在卫所体制之下,每一个将士所得到的饷银,不过是月粮与行粮。

所谓的行粮,就是行军时候的口粮,所谓月粮,不过是在外驻扎时候每月发的粮食,规定的是一石,但是有时候仅仅发几斗。

要知道粮食最便宜的时候,二百五十文一石,一两银子就能卖四石。

一般来说,一个壮汉能日食一升,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石,按理说一石粮食能够一个人吃一百天。

但是其他花销算不算?一旦算进去,再加妻儿老小,估计是连吃都吃不饱的。

为什么这么少,就是因为卫所的收入更多是田地,而不是军饷,或者说田地的产出代替了军饷,甚至兵器也有很多是自己打造的。

但是随着卫所制度的崩溃,每一个士卒拿到手中的东西只有更少,屯田的产出,不会上交给朝廷,会用来养下面人?

根本不可能的。军户仅仅是饿不死而已。

其实大明朝很多地方的百姓,过着与军户差不多的生活,有很多人野菜都吃不饱。但是这些人是当兵的,骨瘦如柴,如果能打仗?

如何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