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页

他其实已经感受到了不详的气息。

那就是大明市场饱和的感觉。

当然了,这个说法,徐春申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感觉,却是有的,布匹越来越卖不出去了。

衣食住行,是人之所需,而松江布甲天下,也是以为松江布便宜,而且质量好。

但是北方连年大灾,朝廷虽然竭力赈灾,但是北方的消费能力,也是大大减少了,而且他们好要面对天津布业的竞争。

毕竟在北方,任何利润都在少府这个庞然大物的笼罩之下。

而松江布业最大的市场,就是南方数省,至于海外的南洋日本等地,不过是补充而已。

松江布业的爆发性发展,来自于三点,第一就是工厂制度,这种大分工提高了效率,第二,就是自发的对各种纺织机械的改进。

第三之前是松江并非没有布业的。

毕竟松江布业在元代就根基了,其中有名的人物,就是黄道婆。

这三点造就了,松江布业的迅速崛起。

但是任何扩张都是有尽头的,产品过剩这一件事情,是很多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但是这种大工业生产模式到来之后,却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

并不是松江布已经多到让每一个大明百姓都穿上了,而是真正有购买力的都一会购买了,没有购买力的,自然也不可能购买。

如此一来,松江布业内部的竞争也开始加剧了。

徐春申虽然联系了所有人抱团取暖,但是他已经感受到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越来越不好整合了。

这一切的种种,徐春申没有具体的知识结构去分析,但是并不妨碍他感受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