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页

而且日本铜矿的潜力似乎还没有挖掘干净。

这才堪堪压制了国内银荒的苗头,但是这样做一度让银元与铜钱的兑换出了问题。也是少府银行居中调节,才没有让银元兑换铜钱的价钱跌的太离谱。

但是与蓬勃的经济发展来看,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不由的让朱祁镇有些头疼。

而且海关还屡屡查明,有人愿意将大量银元铜钱走私到南洋去。虽然明令禁止,但是也没有什么用处。

毕竟,在日本,还有南洋,乃至于瓦刺都用大明的钱,也算是传统了。所以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而今用的是纸币,那么妥妥的大明掌控金融霸权,但是而今用的都是真金白银,这种局面就让朱祁镇有些无奈了。

汪岳带着几分表功的意思,说道:“陛下,去岁之后,江南织造局已经掌控了两万张织机,大多在松江,天下棉布,松江占一半,而今江南织造局就占据一半,剩下的一半,陛下给一点时间,我定然能让所有的织机都归江南织造局所有。”

“到时候,单单是江南织造局每年利润最少能上缴近千万两。”

朱祁镇听了之后,却没有欢喜之意。而是陷入沉思之中了。

钱自然是好的东西,即便是皇帝也是要用钱的。但是棉布产业如果全部抓在皇室手中,是一个好事吗?

朱祁镇相信汪岳本人还是精通商业的,否则也不会如此漂亮的将徐家的产业拿到手。

这固然在背后有皇帝权威做背书,但是要知道松江作为江南之乱的发源地,而徐家产业又是这其中的核心。

汪岳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恢复生产,其中自然有他自己的能力。

只是朱祁镇越发明白江苏的经济潜力,对而今这一件事情就越发慎重。

朱祁镇再明白不过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江南如此的经济根基,将来江南必然要在朝廷上占据一席之地,而不是如而今一样长期面对朝廷有意无意的打压。

所以,朱祁镇最决定对江南政策的时候,必须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