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0页

朱祁镇这一问,又将这些江南士绅的心给悬起来了。

很多读书人都说自己是耕读传家,但是实际上根本是扯淡,苏州作为大明商业氛围最浓烈的地方。即便是读书人也不耻言利,比如唐伯虎不就是卖画养家的。

据说还卖过春宫图。

各家一点也不参与买卖的家族并不多。别的不是说,即便是种粮食的,也未必是作为自己吃的,而是作为商品粮出购的。

那种男耕女织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早已在一点点的被破坏。在江南破坏的尤其严重。

“回禀陛下。”唐世良说道:“陛下曾言工农皆本也,士农工商,国之四民,四民之道,无非生计而已。本无高下之别。只要能容人安身立命,有恒业。就是安民之道。”

“天下四方,风俗各有不同。苏州地少人多税重,不得已以此谋生,乃是一方习俗而已,非有悖于圣人之道也。”

朱祁镇说道:“好,唐老先生果然真知灼见,不同凡响。秦汉以来,以为农为本,商为末,朕从来不以为然,今日唐老先生之言,深合朕心。”

唐世良心中有一种不好的想法。他感觉自己中了皇帝的套路了。只是不知道这套路后面到底是什么?

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

朱祁镇说道:“农为本,是因为天下百姓十之八九,皆务农。朝廷不得不重视天下百姓安身立命之道,但是商中也分高下。其中炼铁,纺织之类,生产无数货物,为天下百姓所用,使得百姓有衣服穿,有铁器用,又使人有一技傍身,终身受用无穷,此非孟子之恒产恒心之道乎?”

“至于其余商人转运天下,尚可一用。囤货居奇,不劳而祸,甚至以假充真,招摇撞骗,自然要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第六十六章 减免重赋

“不过,”朱祁镇话音一落,说道:“既然皆为天下之本,当有本之用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而天下百姓,皆缴皇粮国税,虽贵胄亦不能免,而天下为商之人,却自以为非朝廷之臣,坐拥千万,不肯纳朝廷一厘,此辈非我朱氏之臣。”

“朕来之前,就听说了,江南士绅最深明大义,已经开始缴纳商税,朕就此敬诸位一杯。”

随即朱祁镇再次举起酒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