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页

如果朝廷不答应,那也很简单,直接提议迎回庐陵王,一家人就是要齐齐整整,我不忍心看我三叔还在山南受苦!这样一根搅屎棍,当然要物尽其用,你们恶心我,我就把他弄回来,大家一起恶心。

当然,朝内也不乏高瞻远瞩、见微知著之士,可能不会答应王方庆前往山南道。

但李潼还有奶奶啊,他奶奶对他三叔还挺有感情,李潼眼下跟他三叔也没啥直接冲突,用他的人怎么着都比朝廷另外派人靠谱一些。

有了他奶奶的支持,再加上王方庆这么大的牺牲,朝廷如果还不答应,那就是在刻意找事了。

至于第三个选择,就是河东道。这一个席位李潼也有把握,那是因为薛怀义还率远征大军在外溜达呢,如果知道了都内的消息,谁也不知这和尚会撒出什么野来。

李潼所担任的都畿道大总管,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要防备薛怀义这一支征师回攻神都。你们还要让我打仗,还不准备让我派人出去吹牛逼,这叫人干的事?

争取河东道这个席位,既能料敌先机,还能顺势联系并州的武攸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将如今已经在掌握的一部分钱粮调往河东,继而运入关中,给李潼接下来在关中的行动打下一个物质基础。

毕竟如今的关中已经渐渐褪去昔年天府之国的风采,由于府兵制的崩溃、也让军户这一基础的生产单位遭到严重的破坏。

李潼前往关中,是为了回归祖地、回血蓄能,可不是要让人瓮中捉鳖,当然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积蓄足够多的钱粮物资,起码要维持到关中需要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凭杨丽在汴州小打小闹的收粮是远远不足的。

他之所以选在这样一个时机发难,也是因为眼下诸州物资都已经运入神都,正打算过一个肥年呢。

他如今身位都畿道大总管,而且还有薛怀义所率大军这样一个明确的威胁,有充足的理由和权力将神都府库物资搬运出来,进行备战。

这三道使者,是李潼接下来需要经营的局面草图,是必须要争取到的。

当然,他也都有足够的理由去争取,必要时可以让渡出一部分北衙的军权,毕竟他一旦离开神都,己方阵营中也实在没有人能够像他这样完全控制北衙。

李潼初步的计划,是准备让他二兄李守礼进入北衙,兄弟俩左手倒右手,掌握住羽林军一卫并千骑,起码是要保证他奶奶与留在神都的人事安全。

就算李守礼有些不靠谱,但只要搭配一个足够稳重的班底,让这小子天天在衙堂睡觉、得闲打打马球,混日子还是可以的。

至于争四,李潼心里的备选是剑南道或者陇右道。这两道各有各的诉求,但也并不是一定要争取到。就算争取不到,也能通过别的方法弥补,因此需求没有前面三个那样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