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页

当长安城中还在积极忙碌筹备出征事宜的时候,圣人则已经离开了长安城,在诸臣员拥从下前往咸阳拜谒皇陵,祈求先王保佑此次出征能够重振大唐雄威。

当中诸多繁礼不作赘言,当君臣再次返回长安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到了一月末。而此时,长安城各种军事筹备也已经渐近尾声。

整整三万名强军精锐已在长安城西驻扎,随时等待圣驾亲临检阅。所筹措的大军物资也已经开始起运,辎重队伍源源不断的向西而行。

如此一副金戈铁马的豪壮画面,李潼还没来得及深刻体会,便先在渭水北岸迎上了前来迎驾并诉苦的朝臣队伍。

“此番征计,大军尚未西出,府库业已搜空过半。特别河东、渭南等诸武库,空竭十之八九……”

负责留守长安的宰相姚元崇一脸凝重神情,捧着刚刚整理汇总的计簿,向圣人汇报朝廷目下的储蓄状况实在不容乐观。

当然,姚元崇汇报这些倒也不是意在诉苦,毕竟早在商讨计议的时候,类似的情况便早有预见。但是眼见到几年休养积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便喷涌散出,心情也着实算不上好。

李潼一边倾听着姚元崇的汇报,一边手捧计簿仔细翻阅,老实说心里也是隐隐作疼。不过数年休养为的就是奋勇一搏,战争打得就是根本国力,各种军事物资若只是一味的囤积,那也只是一堆死物。

“北都军器监还是要加强兴造啊,几年储蓄,所支不过一战。如今朝野奋勇、欲雄宇内,决不可因这样的扰计触伤国情士气!”

基本的钱粮物资方面,情况尚可维持,但是各种军用物资的告急,则就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行台时期开始,李潼便已经在渭南兴铸甲兵,到了开元年间,这一规模又扩大到河东诸地,但这些年边中也有消耗,再加上他所继承的底子实在太单薄,单单青海此役便几乎掏空了朝廷数年以来的武库储蓄,足见战争对国力的消耗之大。

听到圣人作此叮嘱,姚元崇脸色又是一苦,只是还没来得及开口,李潼便又继续说道:“兴复国威,岂是易就。但先君旧臣蓄力数年,邦家便能力克强敌、雄大社稷。今吾辈身当此任,即便不望青出于蓝,亦当力守不辱前辈、免于见笑于后。”

口中虽然这么说着,李潼的心里也已经在盘算着接下来这场战事中,除了达成收复青海的战略目标之外,也要尽力确保能有足够的利益回哺。

毕竟他可没有隋炀帝那么牛逼的老子和雄厚的家底,可以不计成本的大计挥霍。这一次朝廷为了西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那真是要把吐蕃赞普屎都攥出来肥田种地,才能确保大唐国力良性有序的发展。

在同姚元崇等朝士们简短会面、稍作交代之后,李潼便也没有再返回长安,而是直赴长安城西的西征大营,直接典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