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整个早朝,朱慈烺一句话也不说,虽然崇祯有两次看向他,像是询问他的意思,他也没有说话。

并不是担心被朝臣攻讦,更不是改了性子,而是因为崇祯探询的那两次,都是有关兵事的内容。

差不多一个时辰,这乱哄哄的早朝终于是结束。

朱慈烺对朝臣们越来越佩服了,能站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容易的是憋尿两个小时。前世里,一堂课四十分钟,学生们都觉得漫长无比,无法接受呢,你再看看这群五六十岁的老头,一个个生龙活虎,不但要向皇帝献言献策,而且还要勾心斗角,提防政敌的言语陷阱,这份能力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第119章 南海猎场

憋着一泡尿,朱慈烺跟崇祯回到暖阁。

“春哥儿,昨天到今天,你怎么不说话?”崇祯眼有忧色的问,一副你该不是被言官们吓着了的表情吧?

“父皇,儿臣以为,人多嘴杂,军国兵事放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好像有点不妥……”朱慈烺欲言又止。

崇祯有所顿悟,但还是皱眉。

朱慈烺知道崇祯什么意思?这是祖制,朝臣对任何政事兵事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但也并非没有密议的前例,比如这一次松锦之战,不论战前或者战中,崇祯数次密诏几个知兵的大臣在宫中密议,虽然松山战败了,但密议是存在的。

不过军事密议主要议的是战术,至于战略,按照大明祖制,仍然必须拿到朝堂上公开讨论。或者说,你不让讨论也不行,难不成你还能堵住他们的嘴吗?

“父皇,儿臣虽然年幼,但听了这三日早朝却也知道,民事政事是众臣的长项,但知兵的大臣却很少……”朱慈烺小声说。

“你以为,朝中知兵的大臣都有谁?”崇祯问。

“陈新甲是一个,吴甡是一个,其他的人,儿臣就不敢说了。”朱慈烺小心翼翼的把他两人推出来。

崇祯沉思着,在他心中,这两人的确也是朝中为数不多的知兵大臣,转念一想又满心悲哀,什么时候这两人成了他心中的知兵大臣了?在他心目中,最知兵的大臣非杨嗣昌莫属,杨嗣昌之后是洪承畴,可惜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天,短短六个月时间,这两名重臣就先后离他而去。

到现在为止,崇祯尚没有得到洪承畴下落的确定消息,不过他坚定的认为,洪承畴除了殉国不会有第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