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武经总要》《武经七书》《百战奇略》……还有《三国演义》”朱慈烺答。
《三国演义》在明代传播极广,内廷司礼监还曾经在嘉靖元年刊印过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供皇家阅读,所以崇祯帝对《三国演义》一点都不陌生,不过朱慈烺刚十五岁,还没到读《三国演义》的年纪,严格算起来,是小小的犯戒。
崇祯倒也没有吹毛求疵,点头道:“忠君大义也不可偏废,要和为将之道一并进行,时时教导京营将士忠君为国。”
“儿臣遵旨。”
“说吧,你今日来见朕为了何事?”崇祯帝喝了一口茶。
虽然有魏藻德的闹心事,但见到还算成器的太子,他的心情总算是稍好了一点。
朱慈烺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高高奉起:“儿臣整饬京营,裁撤冗员,将京营内一些不实用的部门进行了重组,以节省人力和财力,特请父皇恩准。”
王承恩接过折子,呈到崇祯面前。
崇祯展开了看。
朱慈烺屏气凝息的等待。
军法、辎重后勤、赞画等几个司不过是在陪榜,今日重点是军情司。
但愿父皇能直接同意,不至于另生风波。
崇祯终于看完了,抬头看向朱慈烺:“军法、赞画、军情确实重要,但在军中设立专门的司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会召内阁和兵部,先听听他们的意思吧。”
大明的官是很珍贵的,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都要进士起步,而对衙门的设置明廷更是慎之又慎,每次增加或者减少都要朝议反复论辩。为此,京营四个司的主官除了辎重司照原先的编制为六品主事外,新设的三个司:军法、赞画和军情的主官都是八品的不入流的小官——朱慈烺这么作为的就是减少阻力,以求能够快速通过。
朱慈烺心中一喜,他知道父皇已经答应了。兵部不用说,不管陈新甲和吴甡都会同意,内阁四臣应该也不敢反对。
一来八品不算官,只能算吏,以太子抚军京营的权力,朱慈烺完全可以自作主张的任命,而不必禀报崇祯帝,朱慈烺的禀报让崇祯帝朕心甚慰;二来朱慈烺在奏疏中将设立三个司的必要性进行了清楚阐述,崇祯帝又不是昏君,怎么会反对自己儿子合情合理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