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页

子耳是郑国的公族重要人物,还是郑国的司空,等于是郑国排行在第三的政要,能够说得上是又一个大人物死了。

他的死会变成一种抗争,控诉楚国将郑国逼得太狠,阐述作为一个弱国的悲哀。

相信会有很多实力不强的诸侯国感到心有戚戚焉,同情郑国则是未必了。

那是郑国的国际风评非常不好,本身不存在什么信誉度的负面因数所导致。

子耳的死暂时帮不上被包夹的两个郑国“军”什么忙,能够起到作用的是战事结束后,一些被俘的郑人可以得到稍微好一些的待遇。

随同子耳去面见的楚君熊审的郑国贵族回到营地,通报子耳自杀的消息。

郑国的贵族反应并不大,稍微商量选出一名贵族前往晋军那边。

吕武再一次见证了春秋才会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有郑国贵族安然无恙地抵达自己这边,请求赎回被俘的皇耳。

这个是因为郑军失去了子耳这名指挥官,他们需要新的领导者来继续带领。

皇耳是子耳的“次官”,地位相当于晋国这边的“军佐”,他因为质问赵武为什么“不讲武德”被俘虏。

关乎俘虏了皇耳的事情吕武知道,只是吕武并不知道详细的过程。

话又说回来,郑军失去指挥官怎么来找晋国想要赎回“次官”呢?这个又是牵扯到春秋的一些习俗。

比如,一旦晋军打赢了这一场战役,他们的确需要参战的郑军有个首脑,好商量郑国怎么来赔偿晋国。

吕武并没有权力帮赵武做主。

晋君姬周也在场,同样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置权。

谁的土地谁做主,谁的财产谁管理。

皇耳被俘之后就属于赵武的财产,哪怕是国君都不能抢夺处置权,不然就是破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