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进了学室,邹衍也坐在了弟子们所听课的地方,韩非坐在了他的面前,弟子们坐在周围,认真的看着老者,邹衍所带来的几个弟子也是站在他的身后,打量着面前这些人,邹衍这才对韩非说道:“天下一切的事物的改变,都是有规律的,从大自然到人类的社会,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您知道这件事吗?”

韩非摇了摇头,不为所动,从模样上来看,他就是个坚定冷酷的执法者,并不会听这样的荒谬的言论,他只看实际。

当然,若是赵括在这里,是肯定会吓一跳的,因为这言论听起来是有些耳熟的。

邹衍认真地说道:“我为了搞清楚这种规律,我观看天象,又认真的探查地理,我终于明白了天地所运行的规律,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按着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规律来运行的……当初黄帝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大蚯蚓,黄帝说这代表了土气旺盛,所以黄帝时候崇尚黄色。”

“大禹的时候,冬天里草木也不凋零,大禹说:这是木气旺盛!到商汤的时候,水里出现了刀剑的倒影,商汤说:金气盛!周文王的时候,有浑身燃烧着火焰的鸟出现,文王说:火气盛!”

“所以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众人顿时谈论了起来,无比的喧哗,韩非却摇着头,说道:“黄帝作战勇武,大禹治理了水,商汤温和的对待诸侯,文王得到百姓的支持,这才是他们能强盛起来的原因,这跟什么五行是没有关系的。”

“您必须得要承认,这种规律是存在的,是一定存在的,就算我说的不对,可这并不代表我所钻研的规律是不存在的!”

韩非恼怒的站起身来,大声地说道:“是我说错了,天下不只是有五种蛀虫,还有一种蛀虫,他们不能帮助君王治理天下,不能教导百姓该如何遵守法纪,却以一种鬼神的学说来迷惑君王,提倡王朝更替,鼓励奸贼造反,您就是这第六种蛀虫啊!!”邹衍忽然大笑了起来。

“请问我那五个同类分别都是什么呢?”

……

赵括卷起了裤腿,扶持着展,几个人行走在泥泞之中,郑国走在最前方,他认真的看了这里的受灾情况,又查看了附近的渠道,他又在这里住下来了,整天都是在竹简上写着什么,赵括偷偷看了一眼,却发现上面都是各种的图形,以及一些运算,赵括即刻就不看了,看的头痛。

郑国在看了这里之后,又去查看了西门豹所挖掘的那几个渠道,那里也是遭受了灾害,看完了这些,他又忙碌了好几天,这才认真的对赵括说道:“我明白原因了,这些渠道的位置都是正确的,只有几个细小的错误,也是可以改变的,可问题是,构造并不严谨,渠道的两侧有泥石,可是底层并没有……”

“这渠道啊,三面都应该由石块来稳固……”郑国认真的说着,展时不时的点着头,赵括就是一脸的茫然了,这里还有石头的事情吗??等到郑国详细的画出了自己的方案,包括新设十一条小渠道,并且将自己可能要耗费的物资人手都计算出来的时候,赵括就彻底懵了。

原料且不提,就是郑国要的三十万民夫,他上哪里去找啊??

赵括有些为难地说道:“赵国的事情,您是知道的,这些年里,赵国的百姓虽然比王朝富裕了一些,可是国库内却没有足够的粮食,也没有您需要的那么多的原料,赵国更不可能发动三十万民夫来这里修建渠道……请您体谅,稍微减少人力,减少些原料,适当的进行调整,您觉得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