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页

崔万采狠狠地瞪了一眼那些瞎建议的大臣们,随即便拱手行礼道:“启禀陛下,如今北境已经全入我手,伊丽莎白女皇也派人前来,要同我大楚勘定边境,臣以为可派遣使团前往便捷。”

宁渝对这件事自然是十分清楚,因为论起对伊丽莎白的了解,恐怕没有人会比他更清楚,俩人好歹也是在一个被窝里滚过的,对于伊丽莎白的心思他自然很清楚——无非就是看到大楚日益强盛,担心将来哪一天大楚会再次西进,到时候她恐怕连一丝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自从伊丽莎白在革新七年的时候宣布继承俄罗斯皇位之后,便带着自己手底下的孤军,主动配合复汉军的攻势,一路掀翻了俄人在西伯利亚的诸多据点,甚至还直接收编了东西伯利亚总督戈洛文(前任东西伯利亚总督沙里耶夫在政变中身亡),带着人一路打到了叶尼塞河以西。

面对浩浩荡荡西征的伊丽莎白大军,俄军一方面的确打不过,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内战的影响,不过由于缅什科夫元帅在两年前就因病去世,因此安娜女皇才缓过气来,她依靠着保守派贵族势力,一方面收复过去的失地,而另一方面便派遣大军同伊丽莎白在叶尼塞河呈现拉锯态势。

这一次伊丽莎白之所以派人要求来勘界,目的自然不仅仅只是为了勘界,同时也是在给他这个老情人传递信息,要求得到大楚的支援,能够帮助她复国。

当然,在宁渝这种人眼里,自然不会为了儿女私情去影响国家利益,因此他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可以勘界,但是谈别的另说。

“俄人的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分裂在这次内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我大楚来说是一件好事,为了保持这种战略优势,朕认为不可让让他们以整体的方式结束内战,至少两个俄罗斯帝国应该并存下去——”

宁渝面无表情地说道:“勘界之事可以让外交部右侍郎刘鼎言去,他对俄人那一套熟悉,不过要记住一点,我大楚土地虽然辽阔,可是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此番楚俄勘界之事当好好把握其中分寸。”

“是,陛下。”

一名四十出头的中年官员出列道,他正是刚刚上任的外交部右侍郎刘鼎言,此番出使也是因为他懂得俄文,也是长期对俄的外交专家。

说起来,朝廷当中也不乏有人觉得大楚兵威强盛,当直接出兵一路打过叶尼塞河,最好是能够进逼乌拉尔山,将整个西伯利亚吞进肚子里——可是这种天真的发言,很快就被枢密院的人给驳斥了,倒不是因为打不过,实在是因为漫长的后勤线,几乎可以拖垮任何一个帝国。

大楚自从进行国防军改革之后,后勤工作也算是彻底从军中主官手中剥离,由此大量的军需转运节点也开始建立,特别是像西安、伊宁还有恰克图,都成为了西征的主要供应中心点,大量的物资从内地一路转运过境,为前线的军队提供保障。

可是即便有后勤转运节点,即便国防军在前线的总兵力只有三个师,可是在漫长到无法想象的距离中,依然让人十分抓狂,因为这三个师的物资供应成本等同于内陆的三十个师,光是枪炮、弹药、被服、粮食以及药品的运输清单,就足以让人感觉到头大。

特别还有一点,光是打下来也不够,如果无法继续坚守下去,那么到头来也没什么用,因此从宁渝到枢密院,对于西伯利亚的态度更多还是将它作为一个战略屏障,通过支持伊丽莎白的方式,来持续分裂俄罗斯。

对于大楚君臣而言,他们的真正战略重心,始终温暖湿润的南方,能够养活大量人口的南方……

婆罗洲,坤甸。

码头上停留着大量的船只,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大楚,只有少量的船只是来自英国或者法国的商船,这些船只通常都会满载着婆罗洲上的出产的香料、水果以及木材,驶向广州或者是上海,从而获取大量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