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页

不能说是不能说,但可以旁敲侧击的点拨一番,比如说读书人没有名师的教导提携,基本上寒门子弟想要在科举之路上中进士,还是非常难的,几率真的不大。周侗想了想,问李逵:“贤弟既然是沂州的解元,相比科举必然有望。不知可有师承,愚兄虽在京城是个闲人,但还是能帮忙介绍一二京城的名师给贤弟,他日贤弟他日蟾宫折桂,一展心中抱负。”

“这个,家师是神宗进士,不过我和李云最近两年都追随师祖读书。”

周侗再次被拒绝,心中略有不甘,但也不清楚李逵的依仗到底是什么?好奇道:“不知贤弟的师祖是何人?”

“师祖苏公,讳轼,乃龙图阁学士也!”

李逵也不想给人小看了不是?

什么介绍京城的名师,最多也就是太学的学正之类的,虽然对普通学子来说,有这些前辈介绍科举经验,尤其是省试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但是对于苏门子弟来说,根本用不上。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可真没有学士的官职傍身。实际上,这几位这么多年在宦海蹉跎,当官似乎从来没有超过五品。

但他们被称为学士,是因为一场省试。

苏轼在元祐时期主持过一次省试,而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这四个学生,被苏轼点名去了贡院,成为那一科的考官。

这才有了苏门四学士的美誉。

意思就是学问到了学士的程度,并非是官职是学士的官身。

官职最低的学士,加文官衔也是从三品的高官。这几位可没有如此好运。

不管是否是真的学士,但是苏门对于科举的经验是超乎寻常的存在。他们既有身为举子,参加科举中进士的经历,也有身为考官如何阅卷的经历,普通中上水平的举子,只要掌握了这些不被人知的经验,拔贡十拿九稳。

而当李逵报出师门之后,立刻就不一样了。

寻常的沂州解元,不见得入流。能让苏轼看中的沂州解元,即便不是状元苗子,也差不了多少。

周侗心中暗暗叹气,他好不容易认下的师弟,恐怕又要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