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页

要分别之际,李逵随口对李大郎说了一句:“过几日我要去登州船厂看看。”

本来是挺和睦的样子,至少李大郎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临了当李逵对他说了这么句话之后,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兄弟,船厂经营好着呢,只不过你也知道造船需要日子。木材晾干就需要耗费不少时日,想要打造出大船,必然要耗费不少功夫。”李大郎偷偷瞄了一眼李逵,看不出李逵的想法,但是心里却打鼓起来。

船厂的情况如何,他是清楚的。

当然,作为兄长,肯定不能坑弟弟。主要是不敢。所以船厂之内,别看投入耗费巨大,但实际上,真正的损耗并不多。

只不过大部分花出去的钱,变成了船厂的产业和原料。比如说木材,船坞,还有码头。可毕竟李逵投入了十万贯这么一大笔钱,要是真的什么产业也没有的话,恐怕也说不过去。但实际情况是,啥起色都没有。

李大郎管理下的船厂,不仅没能造出像样的船来,甚至最近一段日子,船厂的工匠都停工了。

李大郎可不敢对李逵说,硬着头皮对李逵道:“兄弟,其实看不看都一样,等过些日子咱们的大船造出来,肯定是天下的这个……”说话间,李大郎挑起了大拇哥,自夸起来:“这碧海汪洋之中,舍我其谁。”

甭管李大郎吹的天花乱坠,也无法转移李逵的心意。

无奈之下,只好提前回登州,想对策应付李逵的到访。

而李逵会晚一些动身,他要过完上元之后,再离开沂州。

绍圣四年的沂州上元夜,一如既往的寒冷。但再寒冷也抵挡不了百姓对于过年的热诚。李逵带着刘清芫走在了沂州的庙街上,往来都是人。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喜色,随着大宋在西北的战事接连胜利,都事堂也废除了几项杂税。让已经担负着沉重赋税的百姓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其实章惇等人也清楚,大宋的赋税已经对普通百姓非常严苛的程度,尤其是农民,更是盘剥到了时刻都有民变的程度。自从收复青塘之战,大宋不仅没花钱如流水,反而小赚一笔。这让章惇信心顿时足了起来,心里盘算着以战养战。

百姓困顿,无备荒之粮,这也是为什么大宋遍地闹民变,占山为王的原因。

可有时候,大宋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就像是元祐末期,大宋和西夏每年都要在边境发动战争。战争的规模动辄几十万人马?

这样规模的战争,就算是不算胜负,光需要筹备的物资就是笔天文数字。这也是为什么神宗时期的府库,就连州县的府库,都是粮仓充盈,物资堆积如山,不少县里的粮仓,都有二十万石常平米。而如今的府库,甚至有些地方闹灾荒,连州里想救济,都捉襟见肘。

就像是当年颍州,米荒的时候,苏轼想要调集赈灾的粮食,都无从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