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页

可有这份交情在,说不定那天蔡京又被重用了,也不准。

而且蔡京的才名也很好,说不定那天蔡京就会爬到了郑琦的头上,成了其上司。

郑琦面对兵统局,真的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狠话不敢说,深怕得罪了吃罪不起的人。拉着蔡京的官袍就哭诉:“蔡大人呐!铁监就这么点人,哪里能完成李大人的单子,你老帮忙求求情,给通融一二?”

“郑大人,军情如水火,下官也是爱莫能助啊!与其你求人,还不如求己。说不定你就办到了呢?”

蔡京可不会替郑琦说话。

李逵的利益,才是蔡京一致的利益。兵统局要是连一个铁监都收拾不了,还怎么在朝堂上立足?

再说了,花荣说过,北线的情况非常危机,这种局面下,更不能网开一面。至少将来真要打官司的时候,也能找个垫背的分担一些罪责。

且不说铁监的难处,郑琦的无助。

再说京城之内也被搅动了起来。

北线一军主将叛变,带来的震动不仅仅是大宋禁军的遮羞布被扯掉了,更多的是愤怒。大宋如此强大和富足,大宋的武将比文官的收入还要高,却不思报国,营私舞弊也就算了。还敢通辽,这等卑劣之徒,一定要严惩。

最先引起震动的还不是官场,而是太学。

众所周知,太学是文官集团的预备基地,而且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年轻人火气旺,容易激动的性格,而且还一个个都傻呼呼地以为自己代表着正义。这些人是最容易被煽动,同时也最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相比官员的冷静,太学生们可不管什么谋略和稳重,他们怀揣着大义,聚集到了皇宫的德胜门前,要求皇帝严惩郑氏。李邦彦被同窗裹挟着参加了聚会,他被热地鼻尖子都是汗水,却茫然不知为何这帮人如此兴奋。

即便不能杀了已经叛变的陈仪,也不能让陈仪的家人好过了。

这个要求很容易被满足,皇帝赵煦从善如流的听从了朝臣的意见,让宦官去宣读了他的圣旨,好不容易将太学生们给糊弄走了。这才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