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采用的是开中盐法,朝廷为了让商人给边军运粮,想了个办法。

你商人想要贩盐,就必须先将一定数量的粮食,运到边界指定的粮仓,官府根据你运输粮食的数量,给盐引凭证。

你再拿着盐引凭证,去指定的盐仓,换一定数量的盐出来,去哪里卖不管。

这样一来一回很麻烦,有些聪明的士绅,直接在边境买了田地,种出来的粮食全都缴纳官府换盐引,省去运输的麻烦。

但这样又有了新的麻烦。

粮食的价钱一直波动,今天不同明天,就像股价一样,有时候换来的盐,运输的路上还值钱,摆上架不值钱了。

还不如种出来的粮食更保值。

换句话说,开中盐法,相当于是把粮食当成了交易盐的货币一样,后来运盐的商人越来越少。

到了弘治朝的时候,叶淇改革了盐法,商人不用运粮了,直接向盐运司交银子,就能买到盐。

盐运司再把银子交给朝廷,朝廷买粮,运到边镇去。

严成锦知道卖盐的买卖,不一定总能赚钱,有很多亏钱的可能,盐运输起来难,保存也难,因为容易受潮。

这都不是最怕的,最怕的是,朝廷拖延支盐的时间,和盐价变动。

买盐要花的银子不少,但要回本却是很长的过程。

扬州盐商和淮安盐商势力很大,想争过他们,除非用些灰色手段,但天子脚下,不见得长宁伯敢乱来。

一番思量过后,严成锦有了主意:“长宁伯一番高见,令下官茅塞顿开,可是下官没有银子啊。”

周彧没好气道:“贤侄不要说笑了,老夫刚给了贤侄两万两银子,贤侄就是吃,也吃不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