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页

刘晔匆匆而去,匆匆回返,捧着打开的卷宗,将其中几句话指给曹操看。

曹操眯着眼睛,端详了片刻。

“没错了。此等连弩,必须使用八寸长的整根铁矢。这种铁矢较之寻常木杆、竹杆的箭矢更重些。故而,弩手随身携带的数量,必定有限。如连续作战,依靠辎兵背负专门的木匣,携带弩矢跟随,或者用驮马、车辆运输。”

曹操将卷宗还给刘晔,仰身靠在软枕上,闭眼想象着赤山周边的水泽地貌。

“按照子文所说,荆州军在赤山周围的湖沼间,一口气设下了七处埋伏,同时袭击。为了确保发挥强弓硬弩的巨大威力,他们将辎兵留在后方,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等待辎兵而无力继续作战,也是有可能的。”

曹操睁开眼,看看气得满脸涨红的曹彰,再看刘晔:“关平所部,是荆州军的主力。他们既然配备了如许弓弩,荆州军其余各部,乃至交州军,或许也是如此。弓弩之利使他们获得了与铁骑正面对抗的实力,也迫使他们放缓攻守进退的节奏,一切行动都要以保障弓弩为先。既如此……”

刘晔道:“万人对万人的战斗如此,及至襄阳附近,数万人对数万人的战斗时,他们只会更加谨慎。”

曹彰皱眉:“更加谨慎?”

刘晔应声道:“战斗规模愈大,愈是激烈,延续时间愈长,他们就愈加依赖后勤支援,再考虑到雨季的影响,荆襄之间的陆上通路很快就难以承载大军。所以……他们的兵锋所向,必须依托汉水。若不能保障汉水通道的安全,他们也就不可能展开对襄阳、樊城的攻势。”

曹操微微颔首。

他重新仰靠着软枕,慢慢地道:“所以,这是好事,对么?”

刘晔向曹操告罪出堂,回返时,取了襄阳周边的舆图来,铺在自家案几上看了半晌。

过了会儿,他起身郑重施礼:“大王英明,这确是天助我军的好事。”

曹操哑然失笑。

“子扬不妨细说。”

“雨季时汉水宽阔,荆州水军又训练有素、规模庞大。我们固然有襄樊之间的浮城、浮桥,有布置在淯水以南、鹿门山、苏岭山西北沿线的发石机保障航道。可荆州军若坚决不加理会,继续猛攻浮桥以断襄、樊之间的联系,我方能造成的威胁,其实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