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页

交州的郡兵对负重行军有专门的严格训练,皆因诸军常常要背负这等重量,连续翻山越岭行军数十上百里。非此,不足以犁庭扫穴,对叛逆的地方势力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经历了交州西南部那种湿热多雨的气候,荆襄的雨季虽然也恼人,却远没有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将士们踏着泥水行军半日,体力也尚未尽竭。

这时候听到轻装命令,他们顿时把把衣物、被褥、杂物尽数抛弃在地,有许多人激动地擦拭刀剑,虚引弓弩,跃跃欲试地道:“要打大仗了!”

何以将士们如此好战?

皆因过去多年来,打仗就有实打实的功劳;有了功劳,就有钱财、田地、官身的赏赐,就能为自己乃至家人后代挣来前途。

自光武以后,世间的察举科目、做官晋升的渠道尽数掌握在世家大族之手,祖上出过官的,后世才有机会当官;祖上是平民百姓的,你再怎么竭尽全力习文练武……当然,有这个条件的,就不是寻常百姓了……也没机会改变命运。

哪怕乱世如此残酷,将种种道德、法律、社会秩序一遍遍地荡涤,这一重压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枷锁也没有半点放松,反而越勒越紧。

直到汉中王政权中,由雷远在宜都尝试,由关羽在荆州推广,及至荆、交、益、江四州逐步恢复军功爵制,拿出实打实的经济、政治利益给有功将士。于是无数军队中的智勇之士便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有了荫庇家族未来的希望。

尤其是交州军,由于数年来对周边蛮夷征战不断,将士们普遍获得了好处。而一旦获得了好处,人们又难免和同袍之间有所比较。比较的结果,便是人人咸欲立功,渴望征战。

邓范和任晖商议过后,又派遣心腹部下,在行军途中鼓动宣传。

战前宣传工作,也是交州军中行军司马负责的重要任务之一。长史马忠会同部属早就设定过诸多题材、话术,专门用在各种环境。

比如,若敌强我弱,则要渲染战后的奖赏之丰厚,以坚定战斗决心;若敌弱我强,则要激起将士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奋勇向前不落人后。

数千人鼓舞斗志,趟过泥水泛滥的洼地和湿滑土岗,快速前进,傍晚时赶到了瀴水上游的一处堰堤。

此地唤作拒柳堰,是新野县境内的召父渠的配套工程,用于抬升瀴水水位,调解召父渠的流量。前汉时召信臣在此修渠作堤,灌田万顷,南阳能为天下第一大郡,这些水利设施功莫大焉。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人工堰堤恰好扼守各处水道,在堰堤上又是良好的道路、桥梁架设之所。此番曹军南下以来,在各处堰堤都布设了武人驻扎,似乎也是看中了其军事价值。

拒柳堰上便驻有曹军一部,额外还有一座民伕营地,位于地势较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