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吕不韦就带着一大批的竹简与布帛过来见王霄。

“大王。”行礼之后,吕不韦直接上硬菜“这些都是臣门下客卿所著治国之论,请大王点评。”

热情研究某中术的王霄,抬头扫了一眼就没了兴趣“不用看了,何人有大才,相邦直接说名字就是。”

这种所谓的治国论,与后世那些考科举的写国策是一个性质。

或许内容方面比起科举的强一万倍,可本质上却是一样的。

这些还没有入仕的白身,张口闭嘴谈的都是国家大事。什么军略,什么国政的。

其本质上,与现代世界里刚刚进公司的实习生,给董事长写信指点公司今后战略发展方向没什么不同。

这些竹简之中或许的确是有写的不错的地方,可王霄什么没看过?

他压根就不需要,还不如单纯的听名字来的有用。

王霄这种懈怠的态度,让吕不韦很是满意。

君主懈怠了,他这样的权臣才能有发挥的余地。

“大王,各国人才都来投效我大秦。”心里高兴,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总要是给他们一些机会,不寒其心才是。”

王霄有些不耐烦“相邦监国,这些事情你自己处置就是。”

吕不韦愈发高兴起来,不过面上却是起身行礼。

“大王,臣请大王观阅各国人才所呈之治国策论。”

身为关东人才的代表性人物,吕不韦想要维持自己的权势,就得给手下小弟们办事。只有这样,人家才会为他做事,增加声势与威望。

这是一种互助互利的事情,毕竟在大秦这里,真正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最强力量的还是当地的老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