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待在王宫之中忙碌自己的事情,大秦依旧是在有条不紊的修建郑国渠,不停的积蓄实力。

一切看上去都和前几年没什么变化,可实际上一股暗流却是在吕不韦的操作下逐渐浮现。

休养生息了几年的关东各国,再次聚集在一起正视秦国所带来的强大压迫感。

郑国渠的事情,谁也瞒不住。

关东各国都很清楚,郑国渠一旦修建成功,那作用最大的战国三大渠之中,秦国就将独占其二。

战国三大渠指的是西门豹开的邺渠,也被称为漳水十二渠。

再加上李冰开的都江堰,以及这次郑国开的郑国渠。

战国时代开建的水渠很多,可这三个却是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

一旦郑国渠修建成功,大秦就将获得额外的数万顷良田的收入。

如此之多的粮食,足以支持秦国大军长期在外征战。而关东各国的兵马,却依旧是犹如长平之战时候的赵军那般,因为缺乏粮食而不得不主动进入死地。

别看长平之战过去那么多年了,可各国在储备粮食等方面并没有长足的进步。

不是他们不懂,而是国力不允许啊。

大秦这么强,百姓们大都还在使用木制的石器干活。更别说那些三天两头被大秦欺负的国家了。

作为排位第一的生产资源,粮食的产量是有着决定性意义的。

更何况,王霄早早的指点了增加土化肥效力的方法,用了几年的时间全面推广大秦各地之后,粮食产量增加了接近十分之一。

看着十分之一好似不多,可计算在大秦的粮食总产量上,那就非常恐怖了。

各国都很清楚,一旦等再过些年,让大秦的实力真正攀升到了巅峰之后,那就再没谁能够阻挡他们被灭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