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心软的共情能力强的妇女已经开始抹泪儿了,还有人拿煮鸡蛋给俩崽儿吃了。
“好孩子,吃吧,看瘦的。怪可怜的。”
解金兰和大舅妈几个都要骂人了,你们眼瞎啊,你看他俩白白嫩嫩团团润润的,哪里瘦?
那心疼孩子的也觉得自己没错,在她们意识里这俩孩子这么好,就应该胖乎乎的没有脖子,小胳膊就跟莲藕似的一骨节一骨节的。
在盼盼和甜甜生动的无实物演出中,在邻居们的注视下,大舅妈给他们做了鸡蛋手擀面。
足足炒了六个鸡蛋啊!
足足擀了一大盖垫面条啊!
我滴个娘啊,剜心得疼啊!
面条好了当然得可着客人先吃,自家人要靠后,各家都是这样的。
这就是待客之道。
大舅妈把鸡蛋手擀面端上解老太的炕,让俩崽儿先吃。
俩崽儿特别温柔地推给解老太,“太姥儿,你年纪最大,你先吃。我娘可想孝顺你呢,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我大舅妈把她的钱……”
瞅瞅人家崽儿,多会说啊!
那话一套套的。
“行啦!”大舅妈急了,赶紧岔开,“不是舅姥儿不还钱,这不是之前你舅结婚又生娃吗。”
行,你承认借钱了就行。
林姝寻思她要是不承认,自己还得想招让她承认呢。
看来对解家来说,陆家的潜在好处远远超过这三十块钱,否则大舅妈肯定直接翻脸也不会承认的。
本村的或者太近的亲戚,诸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这些亲戚打断骨头连着筋,不是轻易断亲的。
但是说实话外甥女和舅舅,尤其是已经嫁人生孩子的外甥女和舅舅,那真没那么亲。
很多人家姥娘姥爷没了以后,小辈儿就不怎么走动。
要是自己爹娘和舅舅、姨妈都没了,那就更不走动了。
各家精力和财物就那么多,亲戚多了走不过来,肯定只走最亲的啊。
外甥女嫁人以后有了孩子,孩子再结婚又有新的亲戚,哪里还管得了姥娘门上?
那真是不断慢慢地也就断了。
解家显然信了林姝被婆婆拿捏的理由,还想继续从林姝身上捞东西。
撺掇林姝分家啊,你男人没死,一
个月总有四五十吧?
乡下花不了多少钱,一个月总能存下二三十吧?
这二三十每个月补贴姥儿五块十块也行啊。
大舅妈想到这个那心跟陆绍棠想到他媳妇儿一样都滚热的。
在原主刚嫁人那阵子大舅妈打着关心原主的口号,没少去占她便宜。
大舅妈知道原主不愿意嫁给陆绍棠,初嫁到陌生婆家肯定很惶恐、很孤单,就隔三差五“顺路()”
“7”
,她连上门慰问都没。
现在看林姝主动上门,她当然想拉拢过来啦。
她觉得自己有那个本事,因为林姝听她的。
她特意盛了一大碗面条给林姝,里面放了好几块炒鸡蛋,亲自端给林姝,亲热道:“三嫚儿啊,大舅妈从小最疼你了,这个你知道的。”
林姝笑着接过去,“谢谢大舅妈。”
她看了看,林夏面条最少,一碗汤一点面条,林跃能有半碗。
她就给二姐分一半。
大舅妈肉疼得很,二愣子不配吃她家的面条!
林夏不客气,知道林姝饭量小就帮着吃掉。
盼盼还一个劲儿地夹鸡蛋给解老太:“太姥儿你吃,我不舍的吃。”
我在家都吃够啦。
地上解家孩子们馋得呀,一个劲儿地啃手指头,可他们不敢哭闹更不敢要吃的。
因为解家的规矩就是有好东西先给太奶、爷和爹,然后是小姑,其他人都靠边站。
谁敢攀比吃喝,谁等着挨骂挨揍。
只要太奶发话,让爷和爹揍谁那就揍谁。
解金奎给自己小儿子吃了口面条,就让媳妇儿给他们都出去喝面汤,挤在这里不像话。
心里却盘算着,今儿吃的细面得去林家和二姑家要回来。
吃饱喝足,盼盼见家里还有一些老太太和妇女,就继续给他们讲新鲜事儿。
解老太倒是想给那些邻居们赶走,但是……怕人家讲究自家闲话。
只得强忍着,还得一脸慈祥地给俩崽儿掏个有点皱吧的黄元帅苹果,黄澄澄的,面乎乎的,不费牙。
俩崽儿嫌弃皱巴巴跟老太太的脸皮一样,不惜的吃,笑着让太姥儿吃。
“我娘孝敬太姥儿,我们也孝敬,你吃吧。”
吃饱饭的崽儿啊,那更是生龙活虎,给大家伙儿讲新鲜事儿的时候可带劲了。
他们跟着爷去县城,跟着娘去市里,市医院、轧钢厂、爹扇童三巴掌,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声情并茂,听得邻居们一惊一乍。
还有人关心那个锔匠拐孩子的事儿,想知道虎子和常小刚的经历。
盼盼:“那说来话长,得且听下回分解呢。等下一次我娘来看太姥儿,再给你们讲哈。”
他说着又看解老太,开始抹泪儿,“太姥儿啊,你太可怜了,你大年纪咋穿得这么破呢?娘啊,你快把我的棉裤棉袄打开,给我太姥儿匀点棉花。”
解老太和大舅妈、解金奎等人要吐血,她特意换上破衣服给林姝等人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