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的福气啊。
相比其他那
些老了遭儿女嫌弃,儿女互相推诿不想养老的人,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
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年轻人要多走走,多出去闯闯,老婆子只想守在孩子身边多看他们一眼。
魏玲和薛寒山在陆家庄住了两天,做了不少采访、拍了不少照片。
关键她坚定了支持魏蓝说服自己老妈的信心和决心。
林姝继续忙碌起来,菜畦是成熟的不需要她额外搭理,不过那些花架、花藤、小花圃就得多花心思,有时候一放任自流它们就容易长徒。
林姝既要照料它们,还得照料她的绿肥坑。
家里这些菜畦、花圃长得如此喜人,都是她绿肥坑的功劳啊,毕竟家里的农家肥都要供养自留地和农田,可没多少分给菜地。
另外林姝也琢磨了嫁接技术,春天的时候尝试过一批,有成功有失败,成功的现在也已经见到成果。
花卉和果树嫁接是最见成效的。
这日她正带着翠翠在家里修剪果枝,周秀兰抱着一堆麻布过来。
自打邱进田结扎以后周秀兰就没再怀孕,虽然上工做家务很累,可她的身体却比以前见好,再加上她和俩闺女帮陆家做活儿能额外得点吃食补贴肚子,她脸上都见血色。
她是个安静得有点怯懦的女人,平时很少往人前凑合,跟人说话也细声细气生怕吓到人。
林姝回头看到她还挺意外的。
周秀兰虽然帮陆家做活儿,但是以往都借大丫的口,东西也都是大丫转交。
林姝朝她笑道:“嫂子,有事儿?”
周秀兰嘴唇动了动,鼓起勇气道:“妹子,我织了一些麻布,还做了几个麻布口袋,你看看能不能用?”
林姝好奇,“我看看。”
她从周秀兰手里接过麻布看了看,摸索一下,这麻布织得经纬密实,看起来布料挺结实的。
当然这布料硬邦邦的穿在身上肯定不舒服,不过周秀兰做了布兜子。
这布兜子倒是挺结实的,比起用做衣服的布料做布兜,这可节省不少成本呢。
现在不只是陆家庄大队,林家屯还有其他不少大队都跟着种黄麻红麻,麻纤维交给公社汇集到厂里以后都做成麻袋。
麻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工具,需求量非常大。
不过麻袋的经纬就粗糙多了,麻绳处理也略粗糙,不像周秀兰这个麻布这样细致。
周秀兰会织布,只是现在土地都是集体的,棉花大部分都要交任务,各家每年分很少一点攒着絮棉衣棉被,根本没有多余的织布。
她家那架简易织布机还是当初的陪嫁,因为一直没材料织布,婆婆总挖苦她想劈了烧火。
不过都被大伯娘骂住了,所以织布机还在。
现在大队种麻,每年收割三次麻纤维,她就动了心思,按照小时候跟奶奶学的绩麻手艺处理了一番,又是泡又是捶又是搓麻线的,真的准备了将近一
年才攒下一袋子织布的麻线。
周秀兰紧张地看着林姝,她多希望林姝说这个布兜有用呀?
这样她就可以给大队做活儿,额外赚工分和钱。
他们家欠了大队不少钱,虽然婆婆和男人心安理得,不想早点还大队欠款,她和孩子们却觉得丢人,出门都抬不起头来。
她想早点还完欠款,让孩子们出门能抬头挺胸。
她有两个最大的心事,一是儿子们逐渐大了,要准备娶媳妇儿。
要是一直欠着大队的钱,那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娶到媳妇儿。
第二个她没敢跟人说,只自己心里琢磨,她想让大丫二丫也上学读几年书。
尤其大丫聪明,学东西快,识字肯定比不识字强。
她自己没啥见识,但是她觉得跟陆家学就行,人家二奶奶一直让孩子们读书,不管男孩子女孩子都读书。
也不求孩子读了书一定要干啥,反正读了书就和不读书的睁眼瞎不一样。
她也想给自己孩子不一样的机会。
她怕人笑话,不敢说出来,就暗暗地使劲,偷偷攒钱。
今年秋天就让大丫二丫跟着甜甜盼盼他们去读书。
林姝装了不少蔬菜进去,拎着走了走,笑道:“嫂子,这个不错,结实耐用,省布。”
这个比普通布料的更耐用。
见她夸这个布兜好,周秀兰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来,“妹子,你、你会画好看的样子,你再画几个,我给你做。”
林姝想了想,就给她提了几个意见,让布兜更美观、结实,既能在乡下发挥实用性,也能进城寻求市场。
这种麻布包成本低廉,即便用坏也不心疼,一家常备几个也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