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秋冉把注意事项写了一张纸,让陈燕明交给甜甜,交给老爷子没用,他指定不会遵守。
虽然大夫叮嘱病人谨遵医嘱,其实大部分大夫也不会谨遵医嘱的。
侯德明收拾了提包,还把邵老大夫的铺盖卷打包好,东西都收拾利索,让陈燕明帮忙拿过去。
邵老大夫:“等等,我找个衣服换上。”
他已经好几年不做新衣服,旧衣服穿来穿去,又去农场干活,所有的都带着补丁,但是总有补丁少点的,看着还略顺眼点。
他把自己压在底下鲜少穿的一件中山装拿出来,虽然也有俩补丁,起码还是比较新的。
侯德明看得直发愣,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头子要去相亲呢,自几年前下放以后就没见他打扮过了。
看着每天糙里糙气的老头子突然变得讲究起来,侯德明还有点不习惯。
临走时邵老大夫还倒了点水,把自己花白稀疏的头发抓了抓。
侯德明忍不了了
,“老邵,差不多行了,大冬天怪冷的。”,当初他们可没怎么帮衬林家。
回到家里,侯母看了看,孙女没回来,四张小床加上一张大床倒是够睡的。
她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问侯德明:“你腰不是疼吗?能睡这么小的床吗?”
林大姐:“爸妈,要不你们睡大床,我和孩子爹睡外面小床。”
侯德明:“不用!”
侯博:“爷爷,你睡我下铺,我去上面睡。”
侯母就没说什么,只帮林大姐给侯德明铺床。
她对林大姐道:“你爸的被褥看看有没有爬上虱子啥的,别传染咱家里。”
林大姐笑道:“医院整天消毒,不至于。”
侯母却觉得老邵大概率有虱子,不保险,还是打开找了找。
虽然没找到虱子,却也不放心,又怕有虮子啥的。
林大姐:“没事,这两天我给拆洗一下,拿出去晒晒。”
公婆在农场那边盖的被褥也的确得拆洗,毕竟婆婆针线不行,他们在农场这两年也没拆洗过,而他们腊月过去也不可能给他们把被褥拆洗掉。
侯母:“等你爸回去上班咱全做新的,这些甭要了。”
虽然有些是这两年儿媳妇新做的,可在乡下尘土特别大,还是换新的舒服。
孩子们上床没一会儿就睡熟,侯德明和侯建文几人坐着说会儿话。
主要是说一下侯德明恢复工作以后的安排问题。
这两天侯德明在医院陪床,侯建文去原单位帮他办理的手续。
回去以后工资待遇照旧,依然住在原本的小楼里,另外这两年的工资待遇也会补发。
侯德明去农场那年工资刚涨到一个月278.5元,这算下来可是一笔巨款呢!
侯母眼泪汪汪的,吸了吸鼻子,“咱们也算苦尽甘来了。”她抬头看向侯建文,“建文呀,你这两天赶紧把工作调回来,不要再去乡下了。我和你爸爸回来了,以后家里离不开人。”
侯建文却不想立刻回来,他那个太阳能项目已经取得明显进展。
他还想跟爸爸请教一下,再跑跑机械厂弄点合适的材料继续改进,等他回去基本就能成功了。
“妈,我这个项目差不多了,要回也得来年的。”
侯母:“离过年也没多少时间了,大冬天的在乡下多遭罪呀?咱们回工厂家属院,那边暖气烧得足足的,暖和着呢。”
机械厂、兵工厂不缺材料和工程师、工人,自己单位烧锅炉暖气是很方便的,比革委会这里还暖和呢。
林大姐自然支持丈夫的事业,她道:“妈,他爹现在正带人改进农业机械呢,这两年已经取得不小的进步,他要是回来那就前功尽弃,一点成绩捞不着了。”
跟侯母说那边农民可怜没用,得说她儿子的损失。
侯建文:“对,水轮泵、水磨坊、小麦收割机、播种机、耕
,我们都进行了改进非常和谐,高低错落、大小辉映,相当有美感。
他一时看得入迷,安安静静的觉得很平和,都不需要听收音机或者看书打发时间。
毕竟这个年纪老花眼厉害,也不是很爱看书了。
林姝拿了一些煮过又炒的五香瓜子和花生过来,里面还有自己做的山楂饼、山楂糕啥的,掺着吃助消化。
邵老大夫:“闺女,忙呐?”
林姝笑道:“不忙,我寻思给大家伙儿做些点心吃,枣泥和红豆馅儿的山药糕、糯米糍,您老爱吃不?”
邵老大夫:“我都爱吃,不挑食。”
就是年岁大了,吃不动,很多东西吃着没年轻时候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