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页

大国相[校对版] 余人 1193 字 2023-03-19

由于他是严世蕃的恩养子,倒不必像严绍庆那般严格地为祖母守孝,当下他以中书舍人的身份时常到内阁服侍着爷爷。

这名信使自然是认得自家的大公子严鸿,当即便将事情认真地交待一遍,然后将那一个精美的盒子郑重地递给了严鸿。

严鸿接过盒子后,看着信使离开,便是走向了严嵩。

身穿蟒袍的严嵩早已经没有了权臣的那种威严,虽然这蟒袍穿在严嵩的身上,但看到他这苍老的面容和枯瘦的手掌,却给人一种沐猴而冠的感觉。

岁月无情,纵使是位居相国二十余载的首辅,亦是逃不掉衰老的命运。

他似乎没有注意到信使的到来,正伏身在案前,兢兢业业地处理着奏疏,处理着大明当下的政务。只是看着一道道奏疏之后,他修长而雪白的眉毛紧紧地蹙到一起。

在他执政的二十余年,为了满足圣上修建北京外城、三大宫殿和这数之不尽的道家建筑等工程的宏伟愿望,他亦是咬紧牙关从各处挤来了银子,以讨好圣上为第一要务。

只是他并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大明的国库早就挥霍一空,而每年财政收入就是那么一点。这边花多了,那边自然要花少一些。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减少了堤坝的工程拨款。

堤坝无疑很是重要,这关乎国之水利,关乎大明子民的收成,更关乎大明最重要的税种收入。只是这里却存在一个问题,堤坝防的是洪涝。

任何人都有侥幸的心理,自然包括他这位大明首辅。若是洪涝不出现,每年都是风调雨顺,那这笔银子便根本不需要支出,或者是晚几年再支出。

便是如此,这些年朝廷几乎没有拔下巨款修建新的提坝,更多是缝缝补补又一年。仅仅拨下少量的经费去维修提坝,便是抱着一个侥幸的心理。

去年杭州、松江等七府的水灾,却是给朝廷敲响了一个警钟。如果再这般下去,今年可能再度发生大洪涝的说话,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是动摇大明的根基。

亦是如此,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便主张“紧衣缩食”。争取少建一些工程,省下银两来于维护好各地的堤坝工程,争取将防洪工作做好。

不过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而最大的阻力便还是在圣上那里。而圣上身边除了他,却还是徐阶和袁炜等人,这帮人同样擅于揣摩圣上的心里。

像去年万寿宫失火,他有意劝圣上重返大内,或者移居南宫。亦是这般的话,那便能省下大大的一笔银子。只是徐阶却看清了圣上的意图,转而支持圣上重修万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