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无论是王凌的撤军提议,还是高柔的决战策略,都是下下策,只有蒋济的“离间计”勉强合意。

其理由有三。

第一,王凌所提出撤兵策略相当于饮鸩止渴,先不说让司马懿撤军回来之后能否将马谡逐出关中,首先这一撤军,就等于拱手送出了陇右地区。之后再想夺回来,可没那么容易。

第二,曹魏君臣对马谡的军事能力产生了严重误判,此时再聚兵出战已成下策。

最初,曹魏君臣都以为只有五万兵马的马谡难以突破陈仓防线,但最后的结果是,马谡轻松突破两道防线,魏国驻守在斜谷及陈仓的两万兵马全军覆没。

这样一来,蜀军携连战连胜之威,兵锋锐不可当,与其正面作战的难度大大增加。

第三,从蜀国节节胜利后孙权按兵不动的反应来看,孙权显然不打算与蜀国一起动手攻魏。

马谡是四月底夺取了凉州的,而现在是七月底,战事经过近三个月的发展,对魏国已是大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一旦发兵北上,魏国不说难以招架,也必然左支右拙,应接不暇。

但整整三个月时间,孙权只陈兵江上,丝毫没有对魏国动手的迹象。

所以,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曹叡环顾四人,目光停留在蒋济身上:“卿之计,甚合朕意,即命太常卿邢贞克日赴吴!”

皇帝发话,四人连忙拱手相赞,大夸“陛下圣明”。

曹叡摆手止住众人,面带忧色询问:“远水不解近渴,关中战局,当派何人临阵?”

蒋济犹豫了下,出列道:“臣保举一人,镇军将军,关内侯郝昭可担此任,阻挡马谡东进。”

闻言,曹叡连连摆手:“不可,不可,郝昭两败于马谡之手,诚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