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页

对幕府有好处,对他们也是个出路!

“此议极好,极好!”忠右卫门立刻表示同意,松平齐宣算是想到点子上了。

他这个幕府大老到底没有白干啊,十几年的老中混下来,起码货真价实的对于治理幕府这个烂摊子,有自己的心得啊。而且能够结合幕府实际的情况,想着法子把事情给办下去。

有一说一,比以前某些闭门造车,或者脑门子一拍,想一出是一出的那些政策,要强的多了。

单单就是这一条,就为幕府解决了加强基层,以及老兵退役两件大事。不仅十分的契合忠右卫门的心意,还能够保证维护幕府的本钱,也就是传习队的稳定。

“上様如此认可,那便可缓缓施行了。”松平齐宣上台也是要烧三把火的,这第一把火,就先烧这个了。

第40章 英法乏兵不能动

正当幕府这边,十分心思都在办理德川家定的丧礼之时。英法等国列强,则将注意力再度从日本方面,转向了清国。

只不过这里发生了一件小小的插曲,因为英法两国相争琉球。纷纷派遣兵马,登陆琉球岛,并且逼迫琉球王签订了极为苛刻的卖国条约。

小小的琉球岛,一时之间,竟然聚集了英法两国上千人的大军,以及不少蒸汽炮船。这就导致了在上海的英法公使,并没有太多的兵力,对清朝廷进行什么恐吓。

毕竟英法的大军主力,基本都已经撤回了欧洲。上海租界又是必须保障的地方,不容有失。外加日本发生传习队征印军兵变的事情,法国公使罗什先从上海调走五百人,英国公使阿礼国也调走了五百人进驻横滨。

总算下来,原本历史上应该拿去打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人马,这会子全都分散在了其他地方。英法公使,一时间连支像样的军队都拉不起来。

相比较于早早的和咸丰皇帝换约,显然是拱卫上海比较重要!

怎么办?

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华若翰等人,齐聚上海,会商此事。好容易再度击穿了清国的国门,可是显然咸丰皇帝就不准备应允《天津条约》各款。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全部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有的留守上海,以防备咄咄逼人的太平军。有的就跟着额尔金和葛罗,回返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