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道:“桓玄在时,投向桓玄者大不乏人,他们大部分人都受到李淑庄的影响。到李淑庄忽然离开,他们已是骑虎难下,悔不当初。”
刘穆之欣然道:“这个更易解决,我们便来个一石二鸟之计,就把桓玄最重用的人,提拔到刚才我提出的位置,如此建康高门的猜疑,将会云散烟消。”
目光投往刘裕,看他的决定。
刘裕问王弘道:“这个人是谁呢?”
王弘精神大振,道:“这个人肯定是我堂兄王谧。自统领入城后,他便躲在家中,怕给统领拿去斩首示众。”
刘裕又问刘穆之,道:“该给他个甚么官位才好?”
刘穆之心中一阵激动,他渴望的事、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就是有机会得遇明君,以展胸中的才能抱负。他毫不犹豫把想好了的计划奉上,恭敬地道:“我们便借皇上之名,任命王谧为侍中,兼领司徒和扬州刺史,再由他和朝廷众官商议,以决定其他人的任命。如此将可尽释建康高门的疑虑。”
王弘大喜道:“堂兄今回是因祸得福,必会好好为统领效力,论官位,他要比以前的安公掌更大的权力。”
刘毅道:“但我们必须先予你堂兄任命的指示,才不会出岔子。”
王弘道:“这方面绝没有问题,请统领大人赐示。”
刘裕摊手道:“我可以有甚么意见呢?这方面你问的人该是刘先生而非刘统领。”
众皆失笑,气氛倏地轻松起来,在刘穆之的计谋下,最难解决的事已迎刃而解。
刘穆之从怀内掏出函卷,趋前双手奉予刘裕道:“这是我在江乘起草的人事任命,请统领大人过目。”
刘裕用神看了他一眼,方接在手,展卷细阅。
王弘讶道:“刘先生难道早在江乘之时,已能预见今天的情况?”
何无忌等无不露出留心聆听的神色。
刘穆之谦虚地道:“那时我军气势如虹,又得明帅猛将指挥,大局已定,故而我能猜出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