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落日风雷[校对版] XVLEII 2885 字 2023-03-20

天赐道:“若非陆兄指点,小弟几误大事。龙在天新败势弱,不可与他喘息之机。明日便依计而行,小弟亲统大军,剿灭此贼,戡定中原。陆兄以为然否?”陆鸿儒笑道;“贤弟又在考较我。自经兖州一战,中原大势已定,只一二勇将便足以胜任,贤弟不可轻出也。”天赐道:“愿闻其详。”陆鸿儒道:“徐泗之地扼守卫河,为山东门户,得失之重更在洛阳开封之上。贤弟若去,司马长风必乘隙来犯,一旦有失,山东危矣,京师危矣!司马长风非龙在天可比,部众训练有素,号令严明,麾下猛将如云,能人辈出,如钟云翱诸葛桢曹国梁之流皆一时之选。贤弟曾在武林盟滞留非止一日,不须我多言。朝中诸将无人是司马长风对手,只有贤弟方能敌之。”

天赐道:“英雄所见略同,陆兄所虑者亦小弟所虑也。可惜陆兄新至,难令众将信服。否则以陆兄镇守此处,安如泰山。小弟即可放胆西向,无后顾之忧矣。”陆鸿儒微笑不语,心中十分受用。

翌日天赐依然按兵不动,传燕山双雄至后帐,交给他们两封密函,吩咐道;“这两道圣旨一是给严将军的,一是给韦郡王的。事关军机,非同小可,交给旁人朕不放心,烦请二位辛苦一趟。先见严梦熊,而后前往潼关,限三日之内赶到,嘱咐他们依计而行,不得有误。”燕山双雄将密函郑重收妥,奉旨退出。

天赐又传太行双杰入见,吩咐道:“请二位分头前往王致远贺震天军中,传朕旨意,要他们即刻起兵西进,进逼开封,大造声势。却不可攻得太急,每日只许行军三十里。遇上贼众抵抗,不妨稍稍退却,越迟抵达开封越好,切记,切记!”太行双杰莫名其妙,依言前去传旨。

忙碌了整整一日,天黑之后,天赐返回后帐,支走小蔷小薇,与兰若映雪相见。自从汶上重逢,小夫妻始终未得闲暇一述别情。天赐忙于军务,东奔西走,昨夜又被孙老头所扰,直至今日方如愿以偿。兰若映雪洗去易容,恢复如花娇靥。灯下小酌,笑谈如烟往事,芙蓉帐暖,尽偿数载相思。闺房之乐,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三十一回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帆出石头

兖州一战,天下震动。其时天子驻跸于徐泗,虎视江南,分遣诸将向南攻略,连战连捷,克城数十,直抵淮河北岸。司马长风闻知消息,顿生戒意,当即将众将招回南京,共商对策。

诸葛桢向司马长风献计:“江南虽然殷富,却非久居之地。不入中原,不足以争霸天下。今朝廷发兵征讨龙在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此正本盟入主中原之良机也。况龙在天势孤,若为朝廷所灭,唇亡齿寒,亦非本盟之福。乘朝廷分兵西顾,龙首应速下决断,兴师北上,即解龙在天之危,又取中原之地,则王霸之业可成矣!”

司马长风深以为然,众将也无异议。是年初冬,司马长风令长子司马玉麒守南京,他自己亲统大军五十万,征用舟车民夫亦有数十万,共计百万余众,浩浩荡荡,向北进发。一路之上,所遇小股官军皆望风而走,不出数日便过了淮河,直逼徐州。

得前敌急报,天赐心惊不已,连夜招陆鸿儒问计。陆鸿儒不慌不忙,摊开一张地图,中原山川尽在图中。陆鸿儒指点其间,说道:“我军在大河,敌军在大江。这一江一河相距千里之遥,其间河港纵横,入冬之后,舟船难行。司马长风劳师远征,跋涉千里,势必师老兵疲,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虽有百万之众,亦不难破之。”天赐欣然点头。

陆鸿儒又道:“司马长风若龟缩江南不出,凭大江之险固守,一时也难以攻取。如今他倾巢北犯,我便有千条妙计,让他有来无回。江淮一带不适合骑兵驰骋,于我军不利。徐泗一带却是一马平川,南人弃舟船而就步战,岂是燕赵铁骑之敌。示敌以弱,诱之来攻,此战必胜,司马长风必死。”天赐精神大振,连道妙计。

这时有一侍卫飞奔入内,禀道:“启奏陛下,神机营宓大人有信使赶到,送来密函一封。”天赐大喜,接过信函却不拆看,抚掌笑道;“这封信函无疑是司马长风的催命符,朕更无忧矣。”

有外人在侧,陆鸿儒便改变称呼,说道:“陛下之意,臣实不解。”天赐笑道:“我等在此与贼人拼命,他宓日华却在京里养肥了。前番他推说骡马不敷使用,只送来些许大炮,却又误了时日。这次朕从太仆寺拨了五千好马给他,他便无法推托了。既有书信送到,神机营大队人马必然不远。我军有火器助战,如虎添翼,司马长风焉有幸理。”

两人一番运筹,商定下破敌之策。天赐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一路向北,最后落在九里山的位置上,笑道:“这便是司马长风葬身之地。”

司马长风分大军为三路,东路曹国梁走淮安,西路钟云翱出颍上,他自己亲统大军直取徐州。中路无甚战事,官军坚壁清野,不与交锋,司马长风连取空城十余座。而东西两路却接连遭到官军袭扰,行动甚缓,司马长风不得不压住中路等候东西两路。

这一日刚刚扎下营寨,探马飞报入内,禀道:“敌将萧若男在营前邀战,指名道姓要与龙首一决,言语十分无礼。”司马长风大怒,喝道:“好泼妇,如此嚣张,欺我江南无人吗?哪位将军愿请令出战,擒此泼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