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取书函拆阅,但见孔明在书函中道:“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书呈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柴桑一别,至今难舍,今闻阁下欲取西川,我以为不可,益州兵强地险,刘璋虽昏庸,却足以自守,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也。阁下万里远征,虽孙武、吴起再生,亦难有胜望。且曹操失利于赤壁,又怎会不思报仇?若阁下远征,曹操乘机南侵,则江东立成齑粉矣,我不忍坐视东吴遭此动祸,特向公瑾示意,尚祈鉴察。”
周瑜阅罢,不由长叹一声,但感孔明事事抢占先机,洞悉一切,绝非他周瑜所能算计的了!他不觉意气消沉,对孔明再无恨意,只感十分惋惜。
他将诸将召到旗舰,长叹道:“我本欲与诸位尽忠报国,可惜命运不济,行将夭折,此天命难违也!望诸位尽忠匡扶东吴,以成大业,我死后,不必于此地发丧,速驶回柴桑。”
周瑜说罢,又昏迷过去。一会又忽然醒来,望天长叹道:“地既生瑜,天又何以生亮?天数呵天数。”连叫数声,忽然沉寂,黯然逝去。
众将遵周瑜遗嘱,并不发丧,就近将他葬于巴丘。然后悄悄回返柴桑,向孙权呈报,又呈上周瑜遗书一封。
孙权接周瑜的遗书,心如刀割。在哭声中,孙权拆阅周瑜的遗书。原来周瑜是举荐鲁肃代替他的职务,末了道:“天下之事,尚未可定也。鲁肃忠烈,处事一丝不苟,足可替代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尚蒙垂鉴,则我虽死而无憾矣。”
孙权阅罢,又痛哭一番,才道:“公瑾临逝遗言,我岂敢不从啊!”
当下,孙权即下旨,任鲁肃为东吴大都督,统率东吴十万兵马,一面派人赶去巴丘,将周瑜的灵枢运回东吴都城柴桑,向天下发布讣文,为周瑜风光大葬。
周瑜去世的当晚,孔明在荆州南群,正与刘备、庞统等商议军务,江东方向天际,忽见一颗星斗曳然而堕,与他先前所见摇而复炽的星斗同一方位,孔明微叹口气,道:“周瑜果然作法自毙矣。”
刘备、庞统二人,见孔明虽料周瑜死逝,但神色却并无欣喜,二人心中均不觉甚感惊奇,因为周瑜三番数次算计孔明,均欲置他于死地,为甚周瑜之死,孔明并无半分幸灭乐祸呢?但此时未接准确讯息,二人也不便细询。
不一日,东吴方面的讣文送到荆州,周瑜果于二日前已去世了,又知周瑜的灵枢运回柴桑,准备为他风光大葬。
刘备闻讯,急与孔明商量,道:“周瑜果然已逝!我当如何处之?”
孔明微一沉吟,即道:“周瑜之死,乃三分天机之大势使然也,他于此时欲逆天机大势而行,岂能不中途夭折?此亦为逆天而行者之诫呀。周瑜既死,继其职者,必为鲁肃。主公身为东吴国婿,须往奔丧,我决定代主公赴江东柴桑行。”
刘备吃惊道:“周瑜之死,东吴必迁怒于先生,为甚还要去送羊入虎口呢?先生有甚差池,则刘备虽生而犹死也。”
孔明道:“正因周瑜之死,东吴将士必迁怒于我,我才须亲走一趟,以作化解此怨。目下周瑜之死,我的西进大计行将展开,在此关键时刻,孙、刘联盟不容有丝毫毁损,否则便徒增后顾之忧矣!而且鲁肃已继任大都督之位,处事较为宽厚,有容人之量,乃与东吴重新修好的绝佳时机也!因此虽有风险,我亦不得不赴江东一行。”
刘备深知孔明的所作所为,无不为助他开创基业而着眼,心中有发感佩,不由叹道:“先生待我刘备可谓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