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在宋朝北方地区迅速崛起,成为继辽、西夏、金之后又一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
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宋朝内部就对外政策产生了争议。一些人出于仇视金朝的情绪,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部分人则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能重蹈覆辙。无休止的争论使宋朝在这两种意见之间摇摆不定,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
然而,随着蒙古与金朝之间战事的推进,金朝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赵昀最终还是作出了决策。
赵昀决定和蒙古共同出兵,夹击金国,以报靖康之耻,赵昀自己也能够名垂青史。
简直是鼠目寸光。
赵昊曾经和赵昀据理力争,告诫赵昀不要重蹈徽宗海上之盟的覆辙。
蒙古灭国四十,灭掉西夏之后,便对金国下手,等灭掉金国之后,下一个必然就是宋朝。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金国联合,也就相当于宋朝自己在保家卫国。
这本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但是满朝文武,上到赵昀,下到百官,却都看不明白这一点。
或者,他们看明白了,但是却不敢说出来。
庸君误国,庸臣误国。
赵昊给赵昀痛陈厉害,赵昀却反过来将赵昊训斥了一顿,然后还是选择了出兵金国,和蒙古一起,将金国灭国,同时也失去了和蒙古的唯一一道屏障。
从此,宋朝和蒙古短兵相接。
从那之后,赵昊对赵昀彻底失望。
赵昊也不再将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
没有意外的话,宋朝在这群人的手中,依然还是难逃灭亡的下场。
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李沉舟创立了权力帮,还曾经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