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

事实上风宇从“聚宝盆”星域缴获的稀有同位素不但足够弥补损失,还有大量的盈余。只要风宇本人和“暴风号”能够离开新亚洲星系,这一趟新亚洲之行就稳赚不赔。

所以在确定无法战胜“死神”之后,风宇的理性人格采取更加直接的作战计划,目标直指新亚洲号。

战斗进行到了这一刻,已经转化成双方为了各自目标争分夺秒的竞争。

此时的“风暴”2号机处于光学隐形状态,借助“暴风号”形成的阴影区,以及800粒子束主炮射击轨迹周边的能量波动,谁也不知道曾经在天京上空出现过的第二架“风暴”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新亚洲号的身边。只有当2号机穿入新亚洲号的r粒子护罩瞬间,在护罩上激起一圈圈能量涟漪,才显露出一丝征兆。

战舰主炮和机动战士的粒子束步枪命中r粒子护罩时,也会产生类似的能量涟漪,区别只在于涟漪的大小不同。主炮命中r粒子护罩就像一块巨石落入池塘,而粒子束步枪所产生的涟漪则像投进了一颗小石子,还是很好区别的。

而“风暴”2号机穿透护罩所产生的能量涟漪波动幅度介于主炮和粒子束步枪之间,经新亚洲号系统估算,相当于300粒子束炮的攻击威力,算是比较奇怪的现象,然而新亚洲号上负责r粒子护罩监控的技术士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位技术士官,以他的岗位职责,主要还是监控护罩强度和被攻击情况,然后给出一个评估报告,供舰长作为战舰下一步作战的一个指导意见。所以即便这个能量涟漪出现得有些莫名其妙,强度也不符合现有的主流武器威力,他还是按照经验选择了无视。毕竟300粒子束的威力还不如“暴风号”的主炮,根本不影响新亚洲号的r粒子护罩强度。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技术士官完全没有往机动战士这方面来想,这是根深蒂固的常识和有限的眼界束缚了他的思维。

一般来说,机动战士穿透r粒子护罩是不会有能量涟漪的,因为飞行中的机体就类似于动能武器一样,不受护罩阻碍,只是驾驶系统会受到r粒子干扰而出现瞬间的花屏。

而拥有r粒子盾的专属定制机型在穿透战舰护罩时,都会主动关闭自身的r粒子盾,以免产生能量碰撞,伤及机体。所以目前为止,还从未出现过机动战士穿透r粒子护罩时出现能量涟漪的案例。

光学隐形的形成和r粒子护罩或者r粒子盾是基于相同的道理,都是对r粒子的运用。不同之处在于形成光学隐形的r粒子是均匀分散在一定范围里的,而r粒子护罩则是将高浓缩的r粒子定向定量集中于一个球壳上。

当两个r粒子护罩或者粒子盾相互接近时,致密的r粒子球壳会因为表面张力而互相排斥,进而出现能量碰撞。而相对稀疏的光学隐形状态,却不好与护罩产生碰撞,而是会穿透彼此,只是会因此产生能量涟漪。这个过程就像一滴水滴落于池塘中。

所以“风暴”2号机以光学隐形姿态穿透了新亚洲号的r粒子护罩,只留下了一个类似于300粒子束炮轰击产生的能量涟漪。也许这一现象被负责监控r粒子护罩的技术士官忽略了,但是可以肯定,不久的未来,各国就会通过这一战的影像资料分析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来。

比如风宇的超级座驾“风暴”可以光学隐形,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不是各国军火商造不出会隐形的机动战士,而是除了风宇之外,还没有一个机师能够驾驶看不见外面一切的隐形机动战士进行作战。

当各国军方分析这段影像资料并且从之后即将发生的事情得出“风暴”可以隐形这一结论的时候,首先会问一个问题,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暴风号”在距离新亚洲号18500公里远的地方将这架超级机型发射出来,相比于这个距离,新亚洲号1610米的舰身长度和400米的直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风暴”仅仅是依靠惯性定位进行飞行的话,基本上很难准确地靠近新亚洲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