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页

加开恩科这事,还是交给礼部来负责。

历年的乡试、会事、殿试这些叫常科,都是由礼部来负责。

常科之外还有特科,就是有“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和“孝廉方正科”等名目来收有名望的才子。

不过康熙加开这次的恩科,只打算开常科,没打算开特科。

恩科如火如荼举办的时候,工坊的发展犹如康熙所料,一直非常顺利。

有了缝纫机的加入,平常人穿的棉布衣,士兵穿的棉甲都能大规模生产,进度喜人。

而且有了缝纫机,成衣缝制也更快了,对棉布的需求就更多。

也反过来促进了棉布,以及各地对棉花的种植开始扩大。

康熙未免有人只种棉花,却不种水稻、小麦、红薯和土豆这些食用的作物,还在早朝制订了律法,所有人家里的田地种植棉花不能超过三成。

违者重罚,甚至以后都不能种植棉花。

这就让很多人家想全种了棉花来卖更多钱的心思打消了,老老实实多种粮食。

毕竟如今还是人口大国,需要粮食众多,就不能让人只种棉花这种不能吃的作物。

不然如果遇上天灾,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存,会转变成人祸了。

那就跟法兰西和俄国一样,只能跟其他国家求救,却未必有那么幸运能弄到粮食。

康熙从来都相信防范于未然,不能事到临头才仓促找别人帮忙。

愿意帮忙是情分,却不是义务了,甚至对方还可能趁虚而入,后患无穷。

还是粮食在自己手上,能自给自足,才能更叫人放心。

康熙在宫里种了几年的田地,之前发现一株特别大的稻穗,然后就留种来种。

几年下来,每次田地里总会有稍微大一点的稻穗,他都会留下来,挑选过后继续种。

反复种了好几次之后,这稻穗后来没有更大的了,但是稻穗结得相当多,沉甸甸的稻穗,看着就喜人。

康熙留种后,送去皇庄大规模种下,这次种的更多,收成的时候,一大片沉甸甸的稻穗,让人看着就心花怒放。

老农们更是热泪盈眶,说是他们这辈子见过最大的稻穗了。

顾凝宸却觉得康熙这反复种植后,反而是挑选了最优秀的水稻继续种植,培育出一种更优秀又是新的水稻来。

康熙把这种水稻起名为御稻,在皇庄再种了一次,看着水稻十分稳定,稻穗没有忽大忽小,或者长出空稻穗之类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