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导演这么说,媒体认真录制完成工作的同时,也感兴趣起来。
谢瑜失笑,无奈地摆了摆手,“没想那么多,本子送到手里,第一眼就相中了。一见钟情,大概是如此了。倒是后来琢磨能不能胜任,各种发散思维、东想西想。”
“真的吗?”听到谢瑜这么说,导演都有些不敢相信,“我记得编剧跟我说,你是她争取来。”
谢瑜点头承认,语气很诚恳和感激,“多谢编剧当时来联系了我,因为那段时间有家事耽搁,本不想年前再接片约的。若当时再犹豫一下,也许就错过了。”
谢瑜着重语气,强调错过一词,很成功地让媒体人领会到了后续话题的风向。
“不过买一送一是真的,全部场次拍下来,沈导的作用,比我这位正职导演还大。”导演毫不含糊地夸赞起沈祁来,给足了谢瑜面子,“就怕那段时间,每次去敲你房门,他会不会烦我。”
导演话里爆出有趣细节,全场都笑了起来。有等不及的媒体人,已借此开始发问了。
谢瑜听着问题,等大家笑够了,就开始回答,“当时我把一堆本子给他参考,沈祁最后亲手选出来《混血》。要说对这部作品的期待,他并不比我少。”
经过上一届电影节,沈祁这金月桂大满贯赢家的形象深入人心。谢瑜这么说,也侧面用“金月桂最佳导演承认且推崇”这个细节来推高《混血》形象。
同行的承认,可信度就高了很多。何况这位同行,不会坑自己恋人,选出来必定是他真认为好的本子。
对外形象和私人情分叠加在一起,沈祁和谢瑜都是有分量的公众人物,这么“大费周章”地描述,效果立竿见影,媒体见面会宣传《混血》主旨的基调算是定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