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这是邺沛茗经过深思熟虑才下的决定。一来连不是很喜欢石大明的马锋都为石大明的处境而担忧,她自然无法做到对他们的安危置之不理;二来她不能让南海王败了,即使败了,也不能丢命,否则岭南会因此而混乱不堪,届时百姓的安危更难以保证;三来,她也可顺便替聂秀清找到朱光卿,并将他也带回。

邺沛茗每日天未亮便出门,便是为了安置好一切。

南岭村的村民外加石大明留下的那二十余人共一百三十余人,除了妇孺、老人四十余人,便有九十的壮丁。这九十人中有超过半数的人几乎日日都晨练,又在吃饱喝好的日子中越长越强壮。邺沛茗要到郴州去,他们便纷纷表示要护送她。

然而邺沛茗并不需要他们都跟着过去,她留下十个强壮的壮丁留守村子,另外的三十个村民则配合他们做好村子的防卫工作。她此行便只带走四十个壮丁和十个不畏死的村民。

南岭村自从“吴三事件”开始便有了巡夜的习惯,有男丁的人家出一人,按日子分配组成两队分别在南岭村和田地里巡逻。一来是为了防止盗贼,二来是为了防止山匪,三来若有突发情况也可及时唤醒沉睡的村民,令其躲藏或逃离。

所以即使少了邺沛茗及其带走的五十人,南岭村的安防工作一样不会落下。至于村子的事情,邺沛茗留了马良才、高天纵和马兴业下来。

马良才头脑灵活,虽不能像她这般果决,却能将她布置的事有条不紊地处理好,让他留守村子正合适。高天纵虽头脑不及马良才,但善在识文断字,能帮马良才处理文职上的事。马兴业则身强体壮,时常主动肩负起监督村民们习武的担子,村子的防卫工作便少不了他。

李子建听闻邺沛茗的打算,便主动请缨,也要随邺沛茗去郴州。邺沛茗问道:“你可知我们此行是去作甚的?”

李子建想了想:“救人。”

邺沛茗点了点头:“对,救人。”她此行首要的目的是为了救石大明,虽也有救南海王的打算,但如此一来便会站在了义军的对立面。

如今的百姓,虽然大部分的民心依旧向着孚朝廷,但也有向着义军的,若她站到了义军的对立面,日后必定会失民心。她若是为救人,而“不小心”与义军起了冲突,百姓也会谅解她的。

邺沛茗了解百姓的心态,如同南岭村的众人,一方面憎恨着昏庸的孚帝、腐败不堪的朝廷以及官府的横征暴敛;可另一面也只是希望能有一块土地,供其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只要日子过得好,便也不会管这天下苍生的事情了。

所以从根本上而言,这些百姓只是希望朝廷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而是否有人揭竿而起,他们并不是很在乎。

正因为如此,马锋曾蠢蠢欲动地希望邺沛茗带着他们响应王矩、庞起等人,可他经邺沛茗这么一提,便发现,相较于混乱的中原,岭南的百姓多数还是过得安逸的,如此一来,响应他们的人必不会有多少,最后的下场也只有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