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直到邺沛茗实行“限田令”,他和一些部将吃酒时,从他们的口中听见了一些怨言。他想着时机已到,若他能借机杀了邺沛茗,那徐知行必定会不计前嫌,看在他立功的份上让自己回去的!又或者他去投奔刘励、甚至是中原的都督,那总有立下赫赫战功而出人头地的一天的。

他将这些部将暗暗记下,又与他们交好,同时见缝插针地说邺沛茗有失偏颇之类的话,还在他们中散布一些谣言,使得本来便有些不满的他们受到了蛊惑,不满的情绪益盛。

只是这些将领的地位都不高,若能拉拢宋庆柏便更好了。只是他在武勇都这么久,也听闻宋庆柏虽是半路投靠的邺沛茗可是对邺沛茗却十分忠心,而副都指挥使余月的兄长更是亲为都得都指挥使,兄弟俩都身居高位,自然不会为他所蛊惑。都虞侯周家和也是邺沛茗的亲信,劝他背叛邺沛茗难于登天。

武勇都虽有徐知行的降卒三千多人,可这些降卒很早以前便是黄化及从普通的百姓中或招募或强虏而来的,只认粮饷而不认主人。他想以将领的身份直接统领他们是不可能的,最后他退而求其次,只能从各个行营的指挥使身上下手。

武勇都一共有八千人,分成四个行营,其中两个行营的指挥使是宋庆柏培养上来的人,另两个行营则是根据战功和能力被调配过去的。

高扬从那些有怨言的部将上发现,这四个都指挥使,只有吴充隆最有机会说服!

吴充隆是庞起义军的降将,当初投降越王之时却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只能充当一名亲卫。而这些年他虽也升了上来,可对比邺沛茗身边的其他人,他似乎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位置上。

有了蛊惑的条件,高扬便借用自己是副指挥使的身份,与吴充隆套近乎,待他取得吴充隆的信任后又灌醉他套出了许多心里话,最终确定吴充隆的确心有不甘。

吴充隆当年心甘情愿跟随邺沛茗的理由也能成为今日让他背叛邺沛茗的理由,只要用得合理得当。高扬很擅长蛊惑人心,他暗中勾起吴充隆被邺沛茗算计的耻辱,不断给他灌输“若非那一战,自己就该成为黄化及的得力干将,或许又能跟徐知行一样了”的谬论。

“你我铁铮铮的汉子,为何要在战场上厮杀?不就是为功成名就好让子孙享受荣华富贵吗!如今天下大乱,哪里的都督不是高官厚禄尚待我们的?我在徐大都督的麾下时,受赐田五十顷,食邑五百!可偏偏在这里,我们却一直为他们所提防,他们根本就不把我们当自己人!而且还限田,我们的子孙怎么办?”

在高扬的蛊惑之下,吴充隆的防备一点点地在瓦解,对邺沛茗的忠心也在降低。最终,他被高扬说服,利用演习一事,对邺沛茗下手。

第110章 回城

除了吴充隆,高扬还收买了周家和身边的亲信, 截下一部分作为监视和警备军队的都虞侯必须呈报的消息, 又伪造了文书混淆了视听。

宋庆柏原本要进行的演习是在玉山, 而吴充隆的行营并不需要参与此次演习, 便依旧驻守在银山。可是细作却将玉山改成了银山, 等邺沛茗前往。

“以下犯上应按军规处死。”宋庆柏面无表情地说。

此事牵涉甚广,不仅是参与叛乱的一些将领, 连那两千兵士都不能放过。宋庆柏治军严明,哪怕是伤了低级将领都该处死, 更别提伤的人是邺沛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