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六阿哥的事情,大家还多是事不关己,甚至是看热闹。但现在好了热闹没看成,现在热闹还跑到了自己头上。

借银子这事大家差不多人人有份,这下大家心都揪了起来。

甚至有人埋怨刘御史,心想若不是刘御史弹劾六阿哥敛财,或许还扯不到这事儿上来。

哦,这件事其实确实和胤祚有点儿关系。

这段时间康熙老大的不高兴,因为自被胤祚赚到的银钱数额给惊了一下之后,他就对京城的许多勋贵还有官员摸了底,发现有些人明明挺有钱还向国库里借了银子。

而且他一查账,发现借出去的银子比他想的要多多了。

好似还冒出了风气,不借银子就证明不了自家清廉。

此风若长那还得了?

而且这些人不是糊弄他吗?

明明是要体恤臣子,却变成了这样的事情,康熙看着那借出去的大笔银子,心疼,对户部的官员发了好大的火,以后再不能随便借出去银子了。

还有那些明明有钱,却还骗他来借钱的,也得让他们吐出来。

康熙想到自己儿子都觉得自己没钱,还小小年纪就巴巴赚钱要养自己,就对那些人更心烦了。

康熙发了火,哗啦啦跪下了一片。

胤祚比别人慢了好几拍,他又没和皇阿玛借钱,他还给皇阿玛钱了呢!所以他又没有惹皇阿玛生气!

但鹤立鸡群的也不好,胤祚于是也随大流地慢慢跪了下去。

好在康熙发了这么个大火之后,朝会也很快就散了。

朝会散了之后,官员往外走,许多官员都添了心事,发了愁,这银子还是不还啊?

在康熙发火的大事之后,大家伙儿对六阿哥的事情也都抛之脑后了。

也就当事人刘御史涨红着脸,挺气闷,一位王姓大人和他走在一道儿道:“你也别较真儿了,无伤大雅的事嘛。”

刘御史生气道:“不是那么回事儿,皇上不该纵着六阿哥。”一个月挣那么多钱呢,流入皇子手中难道是什么好事,银子多了容易做坏事,不安分。

“皇子本来就不该经商。”

王大人道:“你也知道皇上纵着六阿哥了,就别触那个霉头了。再说了京里面哪个王爷手底下还没有铺子了?只不过是没有挂自己的名儿罢了。”

“皇上不也说了吗?那是内务府的铺子。”

王大人对刘御史劝解道:“等这位六皇子真做了什么欺压百姓,有害社稷的事情,你再弹劾吧。”

王大人反正对那位六阿哥的印象还挺好的,玉米番薯让他老家的人日子比以往好过了,只这一事他就对那位六阿哥很有好感。

王大人又说道:“我看你呐还是担心一下别人会不会迁怒你吧,这段时间我看你少不得受些人的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