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安琢磨着,大伯这次能顺利回来,漳州的瘟疫解决了,那可不就是立了大功。
立了大功,指不定皇帝还会有赏赐。
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夜之间,永昌伯府就成了热饽饽。
永昌伯回来的第二天就是除夕夜,永昌伯府越发的热闹。
赵云安也是穿越之后才知道,古代人对于过年的重视。
从进入腊月开始,刘氏作为主力,金氏都被拉去帮忙,光是置办年货都花了不少时间。
刘氏还让三个女儿都在旁边看着,并未让她们直接上手,但多少学一些。
对外要人情往来,对内要置办年货,年底还得盘账,将庄子上,铺子上的年例和银子收回来,这也是极为花精力的。
赵云安曾帮着金氏看了一会儿账本,也感叹里头的弯弯道道太多,不熟悉根本玩不转。
很快,永昌伯府从里到外,都被洒扫的干干净净,一派新气象。
等到腊月三十,重头戏又来了。
这一日,赵老夫人得领着伯府有诰命的眷属,进宫向太后以及皇后朝贺。
别以为这轻松,从上妆,但穿戴朝服,再到进宫朝贺,一个流程走下来,至少也得晌午时分了。
赵云安有幸见过赵老夫人和刘氏的朝服和发冠,瞧着都是沉甸甸的,穿戴整齐至少有十几斤重,实在是难为她们。
金氏倒是羡慕的很,她身上没有诰命,是不得进宫的,眼底忍不住的艳羡。
赵云安见她看得两眼冒光,便压着声音说:“娘,等我大了考中状元,也给你赢一个诰命当当。”
金氏心底感动,又觉得好笑:“你以为状元是那么好考的吗?”
“为了娘,我定然全力以赴。”赵云安笑道。
金氏却说:“那我可等着了。”
花开两支,这头赵老夫人带着刘氏进宫朝贺,永昌伯府也收到了皇帝的恩赏。
赵云安也是长大一些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恩赏,是礼部根据官员的职位,品级,以及当年的评定,按照规矩一一定下,然后呈给皇帝批阅。
皇帝准了,礼部便会安排下来。
恩赏也并不是礼部直接派人送上门,而是需要各府派人去礼部请回来,今年便是赵云衢带着人去请。
例行的恩赏并不算多,一个朱红色的小布袋子够装,上面写着皇恩永赐四个大字,甚至还有礼部的封条和印记。
赵云安心底好奇,挤在赵云衢身边仔细看。
封条上是蝇头小子,密密麻麻的写着永昌伯府的恩赏,以及对接的值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