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柳心去年终于出嫁,如今肚子里揣着一个,自然是不能远行的。
金氏倒是有心让秋夕霜华跟着来,但赵云安觉得带着丫鬟反倒是不方便,索性只带了两个婆子。
不过有能干的马贵和常顺在,赵云安压根没觉得哪里不方便。
到底是年轻人,歇了一晚,第二天起来,赵云安又是神清气爽的好小伙了。
他喝着粥,吃着云州本地的小菜,还啃了两个糖饼:“果然还是云州的味道最正宗。”
“晚上还挺凉快,我还怕睡不好。”
马贵在旁笑道:“伯府这老宅子建的好,冬暖夏凉。”
赵云安吃完了,又问:“常顺,这次去常家村,你可要回去看看?”
常顺吃馒头的动作一顿,好一会儿才摇头:“我去给婆婆磕个头,其他就没了。”
因为带着的东西多,赵云安索性就坐了马车。
驾车的依旧是王三,他看着老了一些,性子倒还是那么乐呵。
赵云安嫌弃车里头闷,坐在车头上跟他说话,王三打开话匣子就关不住。
“今年大家伙儿日子都难过喽,收成不行,肯定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常家那两座山收成都少了一些,不过总归是比只种地的强多了,再者他们家出了位位进士老爷,地里头都不用交税了。”
“县太爷都夸他呢,还特意赐了银子,让常家村盖了一座进士牌坊,用的可都是好料子,保准一百年都不会倒下。”
话里话外很是羡慕:“哎,我家两个小子都没读书的天分,要不然我咬咬牙也得供他们读书。”
等到了常家村门口,赵云安赫然看见他说的进士牌坊,就在大柳树前面,显眼的很,进村的人一眼就能瞧见。
靠近之后,赵云安仔细打量了一番。
这牌坊坐北朝南,用的是上好的花岗岩,四柱三门三楼,得有六米左右宽,瞧着很高,至少有七八米。
中门是个二层的石匾,雕刻着进士两个大字,左右分别雕刻着常安的出生姓名,以及高中的时间。
“青砖砌筑叠涩出檐,青瓦盖庑殿顶。1”赵云安忍不住感叹了一声。
王三在旁听了就笑:“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夸起来也跟我们大老粗一样,我瞧了只会说威风,好看。”
赵云安笑了笑:“确实是很威风。”
这代表着常安鲤鱼跃龙门,从此往后,便是士农工商的士族阶层了。
常家村多了个进士牌坊,村里头变化倒是不大,连带着常家门厅也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