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常家那边也早早的打听好消息,提前两天便送来贺礼,又另外送了书信和东西,都是请他捎带回去,送到常安手中的。

他们打听到杨永年的事情,常父甚至说会让妻子偶尔过去看望一下,让他安心。

第二天一大早,装着行礼的马车便从赵家老宅出发了。

王管家一路将少爷送到了码头,临走还要给他磕个头:“少爷,此去一别,也不知将来还有没有机会伺候少爷,小的预祝七少爷马到成功,前途无量。”

赵家这边虽然是老宅,但除了几位少爷回原籍科考,平日里少有人来。

赵云安已经考中了举人,按照大魏的规矩,即使将来他入朝为官,也是不能在云州任职的,自然也不太会有机会再来。

王管家此刻真心有些舍不得,惦记着这位七少爷性子好,还大方。

可惜他这辈子都得留在云州看护老宅子,没办法跟着去京城。

赵云安连忙扶他起来,笑道:“王管家,你也要保重身体,等日后我再来云州,咱们再好好叙旧。”

王管家忙不迭的应下。

等上了船,赵云安忍不住有些雀跃:“让船家快些,咱们马上就能回家了。”

马贵笑道:“一想到能回京城,小的心底也高兴的很,云州的饼也好吃,但总不如京城的饭菜对胃。”

“也是,一开始吃的新鲜,但终归不如家里头的合胃口。”赵云安也这么说。

常顺倒是觉得哪儿的味道都差不离。

赵云安笑了笑,又回头看向常顺:“只可惜林大人那边来了信,暂时没找到你父母的消息。”

常顺忙道:“找不到也没关系,也不一定非要找。”

林志海确实是花了心思去找,但奇怪的是,不管是附近的村民,还是云州城的人牙子,都对常顺没印象。

常顺倒像是凭空冒出来的。

毕竟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时间太久,线索也都没了。

常顺仅有一块铁片,但上面的字已经糊了,勉强认出一二来,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林志海信中写道:常家村附近村落无遗失幼儿,亦无灾情发生,常顺若为乞儿,或从他府流浪而来,或为私卖人口。

赵云安见他信中的意思,以常顺当年的年纪,不可能一个人从远方流浪而来,只可能是后者。

可若是后者,常顺又是为何孤身一人?

最难的是,在大魏私卖人口是违法的,既然是违法的行为,干这个勾当的人到处流窜,更不可能在官府登记,查无可查。

赵云安只能安慰了一句:“以后还会有机会的,总能帮你寻到亲人。”

常顺笑了笑:“若有缘分便能再见,没有缘分,那就算了。”

马贵一听,打趣道:“顺儿这话说得有佛理。”

常顺憨笑道:“我有少爷就够了。”